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王升厚:我的蛹虫草研发与成果转化之路


    【发布日期】:2025-06-23
    【核心提示】:2025年5月,沈阳师范大学王升厚教授在贵阳“众兴菌业·2025年第五届全国虫草大会”上作《我的蛹虫草研发与成果转化之路》专题报告,系统梳理辽宁蛹虫草产业自1986年首次官方记录野生资源以来,从栽培技术突破、专利成果到2024年实现年栽培1.23亿盆、产值6.15亿元的完整产业链发展历程,并提出“科研科普化”策略破解市场认知瓶颈,推动产业终端升级。

    在2025年5月贵阳召开的"众兴菌业·2025年第五届全国虫草大会"上,沈阳师范大学王升厚教授以《我的蛹虫草研发与成果转化之路》为题作专题报告,系统阐述辽宁蛹虫草产业从野生资源发掘到产业化应用的发展脉络,揭示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的深度融合路径。

    辽宁作为我国蛹虫草产业核心发源地,在野生资源勘探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王升厚指出,1980年8月,杨秉直先生在辽宁省凤城县东汤公社山河大队首次发现野生北虫草,虽未及时鉴定但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线索。1986年8月,沈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陈应山、周鸿德等在棋盘山秀湖北岸林区采集到9株野生蛹虫草标本,经中科院微生物所陈庆涛研究员与沈阳农业大学白金凯教授科学鉴定,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首个官方记录的蛹虫草野生资源发现案例,为产业发展奠定物种基础。

    在栽培技术研发领域,以李春燕、陈国卿为代表的等科研团队通过系统的野外采集、菌种分离与栽培试验,成功筛选出优质高产菌株,建立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相关成果通过沈阳市科技成果鉴定并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认证。该团队开发的"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栽培子实体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其研发的"天赢北虫草活力素"系列产品实现保健功能突破,而国家一类新药"岩宁"胶囊的研制,标志着蛹虫草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达到新高度。

    历经三十余年发展,辽宁蛹虫草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王升厚教授指出2024年产业数据显示,沈阳与辽阳两大核心产区年栽培量达1.23亿盆,干品产量1.23万吨,实现产值6.15亿元,其中辽阳产区规模达沈阳产区的1.4倍。"敖汉北虫草"以1.06亿元品牌价值跻身2024年中国食药用菌(虫草类)区域品牌价值榜第七位,彰显产业集群效应。

    此外,王升厚指出,团队在2008年提出"功能性蛹虫草"概念,将产品质量评价体系从传统形态学标准升级为以虫草素、腺苷等活性成分含量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配套建立"特殊菌种选育-独特配方筛选-仿野生栽培"的技术体系。2011年启动的"中国北方虫草谷"建设项目,已形成包含科技文化馆、产业技术研究院、种质资源库的创新综合体,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评价为"辽宁蛹虫草产业的公共品牌战略支撑"。

    针对产业发展瓶颈,王升厚教授表示:“我们的行业最大的瓶颈问题是市场问题。”并提出"科研科普化"发展策略,主张通过短视频平台开展蛹虫草活性成分、保健功能的大众科普,破解"市场认知不足"的核心难题。他指出,有了宣传就有认知,有了认知就有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产业终端的拉动力,就有市场最大的蛋糕。

    更多报告内容可上食用菌在线学习平台蘑菇通观看。

    蘑菇通网址:

    https://www.mogutong.com/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