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云菌专家走进“彩云英才荟” 解读“一朵菌”的未来


    【发布日期】:2025-06-30  【来源】:云南网
    【核心提示】:2025年6月,昆明市举办“彩云英才荟”高层次人才服务与交流活动,主题为“漫山遍‘菌’,香飘万里”。云南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孙达锋博士分享云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指出2023年云南食用菌产量110.34万吨、产值441.25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云南形成“包山养菌”模式,发展6个大宗品种和特色种类,逐步实现“一县一业”格局。孙达锋提出,面对种质资源利用率低、新品种缺乏等问题,需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提升种质资源和栽培技术,开展精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升标准化水平,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普工作,推动云菌产业发展。

    “黑皮鸡枞不是鸡枞”“‘假松茸’是真松茸”“红伞伞白杆杆不一定全是毒菌”……近日,又一期“彩云英才荟”高层次人才服务与交流活动在昆明市“百里·春秋”会客厅(23°人才服务站)举办,此次活动以“漫山遍‘菌’,香飘万里”为主题,特邀“兴滇英才”(云岭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孙达锋博士就云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交流分享。

    在近两个小时的交流时间里,孙达锋以扎实深入的专业知识、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为百余位产业从业者、市民及人才工作者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趣味性的分享活动,为现场听众揭开了云南野生菌产业从传统“山珍”迈向现代化“千亿级”产业的转型密码。

    现场,孙达锋从大众熟知的野生菌种类开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食用菌及其产业特点,介绍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以及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再逐渐过渡到专业领域,分享了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最新研究方向,最后对云菌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可行性路径思考。

    “在云南的每一场雨过后,山林里冒出的不仅是菌菇,更是推动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金山银山’。”交流活动现场,孙达锋还展示了一组云菌产业发展数据:2023年,云南食用菌产量达110.34万吨,在全国产量排名中仅列第15位,但产值却高达441.25亿元,位居全国第二。

    孙达锋进一步解释说,食用菌已经成为云南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云南立足野生菌食用菌优势,形成了“包山养菌”的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新模式,形成了高原木耳、香菇平菇类、姬松茸、羊肚菌、天麻等6个大宗品种和金耳、白参、茯苓、大球盖菇、长根菇、暗褐脉柄牛肝菌等特色种类,逐步形成“一县一业”的特色栽培食用菌发展格局。

    孙达锋同时认为,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仍面临种质资源利用率不高、新特品种驯化不足、优良新品种缺乏、菌种退化加剧、配套栽培技术落后、规范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如何破局?唯有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为云菌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他提出,首先要提升种质资源、驯化栽培技术,掌握食用菌科技的“芯片”;其次是开展精深加工,依托云南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在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调味品、化妆品、保健品及药品等领域积极开发新产品,实现一朵菌菇串起一条产业链。此外,还应当提升标准化水平、开展栽培技术培训、进行野生毒菌和野生食用菌的区分及科普等。

    此外,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道,下一步,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将组织更多高层次人才参与到活动中,持续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为云南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