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普定马官镇:小竹荪“种出”致富新希望


    【发布日期】:2025-07-10  【来源】:掌上安顺
    【核心提示】:本文报道了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马官镇通过发展红托竹荪种植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动实践。种植户周仕勇通过科学管理和规模扩张,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形成“合作种植+承包租赁”的产业模式。红托竹荪不仅畅销省内外,还成为马官镇的特色农产品,推动了乡村振兴和集体经济发展。

     盛夏七月,在普定县马官镇的红托竹荪种植基地里,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层层叠叠的遮阳大棚下,洁白如裙的红托竹荪从土中探出脑袋,工人们穿梭其间,指尖翻飞,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红托竹荪摘下,放入竹篮。

    “你看这竹荪,长得多水灵!菌盖墨绿,菌裙舒展,按照现在的长势,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种植户周仕勇站在大棚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去年,他租下145个大棚种植红托竹荪,凭借科学的种植经验,产值达到280余万元。尝到甜头后,他今年果断扩大规模,一口气租下300多个大棚。

    去年3月,在当地政府的引进下,周仕勇来到马官镇发展红托竹荪种植。起初,他心里也没底,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经过不断学习,他掌握了红托竹荪的生长习性和种植技巧,从菌种选择、土壤消毒到温湿度调控,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使得红托竹荪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保障。

    “我们一个大棚有4000多个菌棒,一个棒可以产4两,这样算下来,一个大棚可以产1000多斤鲜品,而且现在红托竹荪的市场前景好,价格稳定在50多元一斤鲜品,今年300多个大棚的预计产值将达到500余万元。”周仕勇一边查看竹荪的生长情况,一边兴奋地说道。

    小小的红托竹荪,不仅撑起了种植户的致富梦,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撑开了村民们的“致富伞”。

    大棚里务工的村民王珍妹,正麻利地采摘着竹荪。她笑着说:“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有3000多元工资。从竹荪的种植、管护,到现在的采摘,天天都有活干,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既能照顾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和王珍妹一样,周边不少村民都在竹荪种植基地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24年该基地共发放务工工资60余万元。

    产业兴则经济活,经济活则农民富。近年来,马官镇积极探索大棚种植产业发展的新渠道,把果蔬种植大棚发展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通过积极引进有资质的种植户,由种植户向镇平台公司租赁大棚,不仅最大限度提升了大棚的使用效率,还实现了土地增值、村民增收、村集体增益的良性循环。

    “这种‘合作种植+承包租赁’的方式,不仅做活了租赁文章,也壮大了集体盘子,‘大棚经济’成为了村民共同致富的‘新引擎’。”该镇副镇长胡祥介绍,如今马官镇的红托竹荪不仅畅销省内,还远销广东、福建等地,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有效推动红托竹荪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还将加强市场营销,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红托竹荪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这一特色农产品成为马官镇的一张亮丽名片,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