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岩腊乡龙潭村:小竹荪撑起“致富伞”


    【发布日期】:2025-07-08  【来源】:安顺日报  【作者】: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超然
    【核心提示】:本文报道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通过发展红托竹荪种植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成果。文章介绍了种植户陈志彪在龙潭村流转土地种植竹荪的过程,以及竹荪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竹荪种植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村民增收。同时,龙潭村计划利用自身自然资源,进一步发展更多利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近日,随着天气晴好,位于西秀区岩腊乡龙潭村的红托竹荪种植大棚里,工人们手持工具正小心翼翼地采收着刚刚绽放的竹荪。

    “这批竹荪从今年6月初开始上市,目前已经到了收尾阶段,采收高峰期时,大棚里每天有30多个工人帮忙采收,竹荪有些还来不及烘干,就直接以鲜货进行销售。”种植户陈志彪向记者介绍,竹荪种植基地曾经是一片荒地,2023年10月,他考察了解到龙潭村的地势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竹荪的生长,便流转了46亩土地用于种植竹荪。

    从流转土地、搭建大棚、完善喷灌设施到肥料进棚、杀菌消毒及改良土壤,一朵朵小竹荪在精心培育下撑起了一把把致富伞,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

    “现在竹荪种植基地里一共有120个大棚,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销往广东、四川、北京、上海等地。今年以鲜货销售为主,单价为每斤50至55元,一年采收两季,年产干货4000余斤,产值近200万元。”陈志彪说。

    而在竹荪火热销售的另一头,则连接着龙潭村周边村民的务工就业。家住龙潭村的村民顾燕子自种植基地建立便来此务工。“从种植、管护到采收都有活干,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可以在家门口挣点零花钱。”顾燕子说,她正将采摘的竹荪脱去菌帽进行烘干。

    陈志彪向记者介绍,每年除向村民发放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在种管收的各个环节,种植基地还可带动100余人务工就业,发放务工工资16万元。“在竹荪种植高峰期,周边的劳动力不够,无法满足用工需求,还雇佣周边乡镇村民来基地务工。”陈志彪说。

    “未来,龙潭村将积极利用自身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更多利民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龙潭村村支书杨波涛说。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