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小蘑菇 撑起大产业
走进神木市西沟街道头道河村经济联合社的平菇大棚,一排排平菇菌棒整齐地码放着,一朵朵肥硕的平菇团簇相拥,散发着淡淡的菌香。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簇簇平菇后,开始装箱打包。
在神木市西沟街道头道河村经济联合社的平菇大棚,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簇簇平菇后,开始装箱打包。
“销路主要以榆林、神木等周边市县的各大超市为主,还有湖北、山东、内蒙的专门过来买。”平菇大棚负责人李刚说。
平菇培植复杂繁琐,为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李刚不断学习和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科学的种植技术。从菌种的选育、菌棒的制作到日常的温湿度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李刚说:“平菇的原料是以玉米芯为主,正式用的肥料是麸皮,白灰主要用来杀菌、消毒,蒸好晾冷,再放进菌种,发白以后就开始长出平菇。”
“夏季生长时间比较快,天气暖,有二十多天就开始出菇,冬天天冷需要五十至六十天,随气候走,在生产过程中,菌种不能被污染,被污染后,原料袋就无法使用。”李刚继续介绍道。
平菇虽小,但因营养丰富,种植周期短、见效快,市场潜力巨大,价格可观。如今,李刚的平菇种植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年产平菇可达数万斤,年收入也翻倍增长 。
如今,在神木大地上,特色种养殖项目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据了解,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涉及8个镇街,37个种植主体,种植面积为24639亩,其中黄芩22385亩,柴胡2255亩。共计养殖骆驼100只,鸵鸟50只,梅花鹿460头,红头雁5000羽......这些特色种养殖项目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为种养殖户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创业平台。未来,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