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中国菌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盛大开幕。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逢彦主持开幕式。
主持人: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逢彦
中国工程院廖万清院士、中国工程院谢明勇院士,中国菌物学会郭良栋理事长,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章新建副主席,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易龙院长,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员,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彭韬处长,以及学会现任、历任的各位副理事长、监事长和广大学会会员以及来自全国多所科研院校、企业的参会代表出席了开幕式,会议规模超八百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深情回顾了学会发展历程,高度肯定学会在人才成长、学术交流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优良学风。他指出,学会最早由魏江春院士奠基,发展到有5位院士,这是几代人接续奋斗的成果,学会为菌物学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他提到,加入学会时,郭英兰、文华安等秘书处成员的积极工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会学风浓厚,有研究问题可以相互探讨和向其他专家请教,前辈们都勤奋工作,在自己的领域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相信未来学会将有更多院士涌现,并殷切寄语青年学者“努力奋斗”、做到“长江后浪推前浪”。他表示学会在农业、食用菌、医学真菌等领域贡献卓著。最后,他援引国内外数据和公共卫生事件,警示了真菌感染的严峻性,号召学会同仁团结协作,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并祝愿大会圆满成功、菌物研究事业长青。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章新建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章新建在致辞中表示,菌物作为自然界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健康及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重大;中国菌物学会自 2008 年起每年举办学术年会,采用大会报告与分组报告并行、综合性与专题性会议结合的形式,融入产业展览、企业交流等内容,形成独特模式,成为菌物学领域年度品牌活动;江西省菌物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在食用菌栽培、药用菌研发、菌物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拥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此次中国菌物学会 2025 年学术年会在南昌召开,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发展机会,希望江西省专家学者珍惜机会,积极学习讨教、交流探讨最新研究成果,也期盼各位专家发挥资源优势,贡献智慧专长,为推动菌物学领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龙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易龙围绕该院发展现状与菌物领域布局展开分享。他介绍,作为江西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农业科研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设有 13 个专业研究所,710 名在职职工中包含国家级人才 6 名、省级人才 28 名,建成 44 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平台,近年聚焦 “四个面向” 在种业创新、生态农业等领域斩获多项国家级奖项。围绕菌物领域发展,该院完成全省首次农业微生物资源普查、保藏 4300 余株菌种、推广一批优良品种及技术等进展,同时易龙院士也指出其存在菌物基础研究滞后、关键技术攻关不足、成果转化不强等问题,并表示未来将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向科技化、生态化转型,共建产学研联合体,助力菌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
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在致辞中表示,过去一年,学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及产业推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举办了健康论坛、青年论坛、真菌防控、多样性系统学等系列学术会议,以及大球盖菇、羊肚菌、虫草等产业会议。他特别强调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呼吁各专业委员会和产业分会定期举办培训班,提升研究生和年轻科技工作者对菌物学科的兴趣与认知。同时,他指出中国作为世界食用菌生产与消费大国,正迈向产业强国行列,需加强科研以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多位学者分享了菌物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谢明勇院士作了题为主动健康—食疗的功效的报告,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作了题为利用真菌病毒保障植物健康的报告,上海海洋大学Federico Baltar 教授作了题为The Ocean’s missing Kingdom: The Overlooked Ecological Role of Pelagic Fungi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晓研究员作了题为恰逢其时:生物钟调控真菌 - 宿主 - 环境的动态互作的报告。
当前全球菌物产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期,我国作为菌物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亟需通过科技突破破解产业升级瓶颈。
本次年会的召开,不仅为学界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推动了 “科研院所 + 企业 + 地方政府” 的协同合作,为我国菌物产业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效益” 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本次年会将持续至 8 月 18 日,期间还举行AI 时代菌物学研究范式研讨会会议,中国菌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会议、监事会议、党委会议,江西省菌物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论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