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 “特”“优” 战略深耕三晋大地的进程中,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持续精进的发展路径,已然成长为乡村振兴的 “富民支柱”。其发展轨迹,既是一组组数据的稳步攀升,更是一场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精准转化。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数据
从产量和产值数据来看,2021年山西省食用菌总产量为42.57万吨,产值达33.29亿元,相较于2020年,增幅分别为5.50%和3.25% 。到了2022年,产量攀升至45.16万吨,产值增长到35.23亿元,分别增长6.1%和5.83% 。而在2023年,食用菌产量约46万吨,产值达到37.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1%、6.02%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稳步向前迈进。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山西对自身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精准利用。吕梁山、太行山夏季冷凉气候与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成为反季节香菇、黑木耳栽培的 “天然温床”—— 吕梁交口县依托此优势,香菇产业覆盖全县 60% 行政村,产品远销日韩;中阳县则在技术支撑下,建成华北最大木耳生产基地,带动柳林、娄烦等地形成木耳产业带。同时,运城、临汾等地充分利用苹果木、梨木等果木资源,扩大秋冬季香菇种植规模;羊肚菌、大球盖菇等 “珍稀品种” 更是实现突破,2023 年羊肚菌栽培面积突破 3000 亩,较 2021 年翻番,大球盖菇种植面积大幅增长,形成 “传统品种稳根基、珍稀品种拓空间” 的品种格局。
冷库中保存的菌丝 来源:央广网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 “硬核赋能”。山西农业大学牵头构建的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储存近 3000 株食用菌种质资源,通过全省普查首次发现 3 个全球新物种,筛选出 20 余个适配山西气候的优良品种;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则围绕菌物蛋白改性、多糖提取及保健功能开展攻关,编制 “黄土高原夏栽黑木耳新技术” 等规程,为产业提供从 “种质” 到 “技术” 的全链条支撑。
随着“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与“大食物观”战略的推进,菌物的营养与健康价值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推动菌物产业化进程,提升公众对菌物营养价值的认知,推动菌物资源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优化膳食结构的重要补充,助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国菌物产业化开发与营养健康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9月 19 日至 21 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
本次大会参会代表注册全部在线完成,会议注册网址:http://2020.emushroom.net/huiyizhuce/?stId=479
拟参会的代表请用微信扫描识别以下二维码,点击在线报名并使用微信支付注册费用即可注册成功。
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027-59905295
会务组联系人:
田利萍手机:15271949129(微信同号)
王 琼手机:1517247549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