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北州门源县以“农体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高品食用菌产业,持续推动科技赋能与绿色循环深度融合,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全链发展、深化人才引育,将“高原小金伞”打造成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推动“冷资源”到“热产业”的华丽转变。
门源县立足高原冷凉气候与生态优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结构的关键特色产业,出台7项专项政策,统筹财政、科技、金融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创新“政银企农”联动模式,推出“香菇贷”专项金融产品。
今年以来,该县已发放低息贷款2300万元,打造“一核多园”产业空间,配套建设菌棒生产、冷链物流、加工研发三大功能区,打通“24小时鲜菇冷链通道”,直供西宁、兰州等城市商超,损耗率从25%降至8%。目前,全县种植品种菌棒产量达190万棒,同比增长53.33%,带动全链条就业1.2万人,同比增长36%,支付劳务工资150余万元,同比增长87.5%,发放种植奖补资金65万元。
门源县聚焦产业链全环节升级,推动食用菌产业从单一种植向“研产加销”一体化转型。建立门源县00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精准识别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定制专属服务方案,签订四方服务协议,构建长效合作机制,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高原食用菌研发中心,攻克低温出菇技术瓶颈,将香菇生长周期缩短15%,优菇率提升至92%,持续创新青稞秸秆菌棒配方技术,实现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年消耗秸秆1.2万吨,研发复合酶解-膜分离技术,提取95%高纯度香菇多糖,推动深加工产值占比提升至35%,拓展香菇牦牛肉酱、菌汤包等高附加值产品线,开发“源门青”等7个绿色品牌。今年以来,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200万元,三产融合效益显著。
该县构建“引育用留”全周期人才生态,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力,设立“高原食用菌专家工作站”,引进省外技术顾问6名,实施“返乡能人”计划,吸引14名创业人才返乡创办菌企,建立“县培训中心+基地实训+田间课堂”三级培育体系,累计培训菇农2000人次,认证“土专家”56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巡回指导,推行“人才联产承包制”,技术骨干包联42个合作社,产量达标给予产值分红,全力支持乡土人才领办深加工项目,开发即食菌菇等8款新产品,本土技术团队突破120人,带动合作社增效30%以上,“青源2882”高原香菇品种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