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丰收的喜悦悄然降临在石泉县喜河镇晨光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只见厂房内的排排层架上,菌袋整齐码放,一簇簇肥厚鲜嫩的菌菇如云朵般钻出菌包,长势格外喜人。数名村民穿梭其间,双手灵活翻飞,熟练地采摘、分拣、烘烤、装箱,一派忙碌景象。
在这片丰收景象背后,是技术与品质的精心耕耘。晨光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经常深入厂房,一边帮忙采摘,一边认真向技术员“取经”。“要采摘菌盖未完全打开、菌毛还没散开的,这样的品相最好。”技术员细致叮嘱,温度和湿度对香菇品质影响极大,“香菇一旦直接沾水,表面就容易变黑,影响卖相。”
“食用菌种植的优势是占地面积小、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高,既适合规模化发展,也可发展‘庭院经济’。目前村集体试种了10000袋,现在正值第一轮采收期,预计首茬能采收香菇3000斤左右。后续我们将积极拓宽多元化销售渠道,打开香菇销路。”晨光村驻村工作队长祝先锋说。从一片空白开始,晨光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外出学习取经、实地考察,新建食用菌种植厂房10余间,利用种植车间控温控湿,通过立体层架实现空间集约化利用,并开展了一系列农民技能培训,从而将香菇产业从最初的构想变成了生动的现实。
“这个菌袋上的菇脚要挖出来,不然会影响后面出菇。”“现在一天就能采摘上百斤的香菇,这出菇的势头,越干越有劲!”十多名务工群众正在厂房里忙着采摘香菇。“如今,我们每天都能在此采收新鲜香菇,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到家人,每天还能赚取一百多元的报酬!”这一转变,不仅彰显了喜河镇产业发展从“外部输血”到“内生造血”的成功转型,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与幸福感。
据悉,今年以来,晨光村注重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作用,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大力发展食用菌和特色中药材产业,通过“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周边20余人就近就业,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持续增强。
下一步,喜河镇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全力攻坚“八场硬仗”,锚定“产业兴旺、就业充分、农民富足”的目标,通过持续的政策扶持,推动香菇产业从“优质种植”向“市场热销”转变,进一步延伸香菇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使这朵“小香菇”真正成为喜河镇乡村振兴的“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