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胡宗仁) 打开出菇房灯光,只见菇架上整齐排列着瓶栽黄牛肝菌——有的瓶中已长出两三朵伞状子实体,有的则刚冒出数点幼嫩菇蕾。这是10月26日记者在浙江雨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场景。
“现在,每日可生产菌种1万瓶、鲜菇约1吨。”该公司负责人黄彤根介绍,今年7月,他们从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引进黄牛肝菌(学名:中华腐生牛肝菌),经过数月的研发与试种,于10月4日实现首次出菇。产品采收后,以每公斤100元的价格销往杭州、上海等地。
黄彤根说,今年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筛选新品种,最终选定黄牛肝菌作为发展方向。该菌种因形态优美、风味独特而得名,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珍稀牛肝菌。为保护并开发利用这一珍稀物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对野生中华腐生牛肝菌进行了分离培养,于2021年3月在人工环境下成功诱导出其子实体,并就该菌种和栽培技术申请了专利。
“我们一直注重技术创新。”黄彤根相告,最初引进的是固体菌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公司科研团队开展液体菌种研发,历经两个月攻关,成功研发出黄牛肝菌液体菌种。至10月初,他们发现,多个出菇房内的黄牛肝菌表现稳定,抗杂菌能力强,出菇整齐且产量显著提高,标志着人工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