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最“大”的公司:访广东林中宝食用菌有限公司总裁王碧光


    【发布日期】:2010-08-28  【作者】:余杰

      近日,笔者在云南昆明举办的“首届中国蕈菌与健康高峰论坛”上,被出席会议的89岁高龄的原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余永年教授一席话所吸引:如果说中国菌物学会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卯晓岚教授,于2000年主编的曾于2003年获中国图书奖的《中国大型真菌》,记述菌物1700多种,弥补了我国大型真菌彩色图谱的空缺,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部可以媲美于世上任何国家同类出版物之真菌巨著”。那么,广东省清远市林中宝珍稀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王碧光,则开了一家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广东林中宝食用菌有限公司。问为啥这么说?余教授不无感叹地说,因为数百里山川就是他的工厂,8000多户菇农就是他的员工;8000多户粤北山民就是靠他带动种植食用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于是,笔者相约抽空来到了位于粤北山区的清远市,见到了王碧光。

      开办全国第一家“林中宝食用菌餐馆”

      傍晚时分,赶到他的公司总部。笔者见到的只是满楼的各式各样包装的林中宝产品,还有满墙壁的各式各样的获奖证书,听到的是楼上楼下要求订购产品的电话声音。一看时间,他说吃点我们的便饭吧。随即便来到了有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卯晓岚教授题词的食用菌餐馆。话匣子也就此打开。

      1950年出生于广东普宁一农村家庭,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农民,他想学点技术掌握一技之长,但学什么,又向谁学呢?机会来了。中山大学生物系教授吴新容下放到汕头市郊,决定因地制宜,搞一个食用菌研究室。22岁的王碧光找到吴教授,要跟他学艺。吴教授正需要助手,便将王碧光及另外几个年轻人收下做徒弟。

      食用菌栽培是一件很累人也很单调的活,每天搬动那些笨重的圆木,将稻草挑回来,切碎,然后放到石灰水里浸泡消毒……过不久,另外几个学艺的年轻人都走了,只有王碧光坚持了下来。老教授看王碧光忠诚勤奋,也就悉心教导,毫不保留。1976年,文革结束,吴教授临走的时候,开玩笑地对王碧光说:“我先前带研究生,都是一次带好几个,这三年,我就只带你这一个‘研究生’啊。”

      后来,王碧光因工作需要调到了清远。清远县地处粤北,山多地薄,农民生活贫困。当时清远的县委书记请王碧光在山里的龙湾生产队搞一个试点菇场,尝试致富途径。那可是真正的崇山峻岭,沟宽壑深,古木滴翠,王碧光带领几个群众,在大山深处搭起了木棚,从此吃住劳动都在那里。与他们做伴的只有山上的鸟鸣,还有那叮你一口便肿一个大包的山里飞虫。后来,王碧光在深山里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订阅资料,培育菌种,又翻山越岭、走村窜寨,给菇农们提供技术指导,他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全都奉献给了粤北山区。

      茫茫大山,阻断了通往外面世界的路,却阻不断当地农民爱家致富的梦想。大山深处,缺少人才,缺少知识,却不缺不受污染的原材料。王碧光在大山里研究了10年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与山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深深知道山民们的勤劳与渴望富裕的心情。

      一开始,他只是把菌种卖给山里菇农,之后在技术上给菇农以指导。崇山峻岭,人口稀疏,往往翻山越岭十数里才能见到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又往往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每当王碧光送技术到农户,他就带上牙刷毛巾和几件简单的换洗衣物,然后便离开实验基地,一村一寨地走下去,到哪家饿了便在哪吃,到哪天黑了便在哪家睡。慢慢地,卖菌种让王碧光积累了第一桶金。但是菇农的菇全由他们自己想法销售出去,有时便会碰到不好销的情况,而产品积压又常常影响菇农种菇的积极性。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碧光想开一家食用菌餐馆。

      一个周末,一家人团聚,因为来不及到市场上买菜,妻子便用菇作主料,变着花样去烹炒,最后往餐桌上一摆,简直就是一个丰富美味的食用菌套餐。吃着吃着,王碧光豁然开朗:为什么不办一家食用菌餐馆呢?这样以来,菇农的产品销售不就有保障了?1996年,王碧光在清远市开办了全国第一家“林中宝食用菌餐馆”,推出食用菌健康套餐,让人们品尝“大森林美食”,生意十分红火。王碧光紧接着又在广州、深圳、茂名、中山、东莞、肇庆等地开设了11家吃菌连锁店。“林中宝”科研生产基地就坐落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笔架山公园旁边,这让王碧光再次嗅到商机。王碧光对科研生产基地进行了一番设计和修整,建起了国内首家以食用菌为主的生态旅游景点“林中宝百菇园”,让游客在这里观赏千姿百态的菇类和种植过程,还可以亲手采摘喜欢的各种鲜菇,在园中的餐厅烹食。这一形式一推出又大受欢迎。

      王碧光还看到对食用菌进行深加工的前景。他深知灵芝的价值,于是加大科研投入,对灵芝的药膳作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考证。1986年王碧光下岗创业时,身上只有几百元钱,如今当年的穷小子已是身家五六百万的大老板,“林中宝”已是一家集科研、生产、深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每年创经济效益近6000万元。同时,在王碧光带领下,8000多户粤北山民靠种植食用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还是河东:一棵树理论

      在与王碧光交谈在中,笔者获知,今年是广东林中宝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了,应当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王碧光这家公司应该脱胎换骨,开始转型。而王碧光给笔者展现的依然还是“三十年河东”,这就是与菇农与菌农永远一起发展! “如果把桃源生态旅游区比作一棵大树,那么景区附近村民就是树枝和树叶,根深才能叶茂,将来景区发展了,附近的村民也会跟着发展起来。就拿我们的企业来说吧,区域总代理就是树根,每县一家的加盟专卖店就是树干,而团购、超市、药店就是树枝,讲座服务、信息反馈就是树叶,巡查、培训就是开花,效益就是结果,我们总公司的员工就是‘农夫’,这就是做好跟踪服务,做好信息反馈,做好市场策划,像农夫那样勤施肥、勤浇水、勤耕作,我们的企业就一定能做强、做大”。

      “理论”来自感激。1976年,王碧光调到粤北清新县,专门负责指导当地的农民栽培食用菌。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和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清远县是广东有名的贫困县之一。乍一来到,王碧光就打起背包钻进了深山老林。他与当地的农民一起搭起茅寮,支起锅灶,过起了野居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里,开始了新的科学栽培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整整两年的时间,王碧光终于在这里完成了山区栽培草菇、香菇、木耳的研究工作,掌握了一整套实用技术。此间,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又把技术传授给了当地的农民。种菇热很快在全县山区的各乡传播开来。80年代初,清新县的种菇场就发展到200多个,许多菇农陆续成了万元户。这对世代贫穷的山民来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农民把王碧光当作财神,也视为亲人。

      1982年的秋天,正值王碧光日以继夜地在山里的菇场搞研究试验时,连续的暴雨使牛坳山的山洪暴发了。王碧光一个人被困在了山坳里。寒冷劳累、缺粮断炊,使他患上了伤寒病,四五天粒米未进,危在旦夕。王碧光遇险的消息惊动了当地领导,更让山里的乡亲们日夜不宁。洪水还没有退下,在当地领导的组织下,山民和民兵冒着生命危险,涉过急流险滩,用担架把他抬了出来。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王碧光都深情地说,清远的大山是他的第二故乡,山里的乡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他只有把有限的生命和技能奉献给山里的乡亲们才觉得心中无愧,终生无悔。也正是为了这一心愿,1986年底,组织上准备提拔他任县科委副主任,王碧光婉言拒绝了。他说,他不适合当官,他一辈子注定离不开大山,离不开农民,还是和农民兄弟泡在一起有作为。为了把种菇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农民,1987年,辞官的王碧光联合12家农户,以6000元资金起家,创办了清远地区第一家食用菌培育中心,并注册成立了公司。从此,王碧光和他的食用菌开发事业踏上了一个新的里程。

      就这样,林中宝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创业,从清新县太和菌种厂起步,一步一个脚印,树立“产品就是人品”的理念,运用“一棵树”销售模式,从一个种菇、卖菌种的个体户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深加工、销售及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元化民营高科技企业,肩负着食、药用菌良种的选育、生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以及灵芝茶、灵芝孢子粉的研究开发重任,使自己的产品走出清远、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走向全球,终于成为民族品牌。2000年以来,林中宝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全国权威机构认证质量信得过好产品”;2003年,林中宝牌灵芝孢子粉胶囊在北京获准进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大厅展示交易,并荣获“广东省最佳参展企业”称号;2004年1月,林中宝公司食用菌干鲜产品被广东省农业厅授予“无公害产品”称号;林中宝产品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品”,被评为“优秀名牌产品”;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技一等奖;林中宝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林中宝产品以过硬品质赢得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节“2009中国企业创新成果”评选中,林中宝公司创造的“灵芝孢子粉‘酶’发酵软壁技术”荣获“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成果奖”,这是清远市食品行业中唯一获奖的企业,填补了清远市空白。

      机遇兴许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2010年3月28日,是广东林中宝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三㈩周年的日子,同时也是企业获得 “清远保健食品首家出口创汇企业”。2009年,林中宝公司生产的灵芝茶、灵芝含片、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粉胶囊、灵芝片、黑木耳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查,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予以注册,准许出口。至此,林中宝经过三㈩年的艰苦创业,从清新县太和菌种厂起步,一步一个脚印,树立“产品就是人品”的理念,终于成为民族品牌。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节“2009中国企业创新成果”评选中,林中宝公司创造的“灵芝孢子粉‘酶’发酵软壁技术”荣获“最具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成果奖”。林中宝是清远市食品行业中唯一获奖的企业,填补了清远市空白。此外,该公司还顺利通过欧盟、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药监机构审批,获准林中宝灵芝孢子粉(胶囊)在自己的辖区内上架销售。

      作为广东省民营高科技企业,林中宝始终致富不忘根本,它把从清远这片土地获取的“宝贝”也无私地回报于清远人民,因为有一件事令王碧光总裁终生难忘的:1982年8月12日,突然山洪暴发,正在清新县桃源镇菇场搞实验的王碧光不幸被困在菇场,镇里得知情况后,马上派出民兵小分队去抢救,终于将准备和死神打交道的王碧光从菇场里安全地救了出来。王碧光把这份真情铭记于心,决心要以自己的技术回报山区人民!因此,我们常听到这么一句话,“林中有宝亦有情”,那是因为林中宝时刻把扶贫助困作为已任,对下岗工人、特困户、残疾人士实行扶贫助学,免收大部分菇农技术培训费,不少人已成为种菇能手、技术骨干,带动了众多山区菇农脱贫致富,创造社会经济效益。林中宝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科技+服务”的扶贫开发经营模式,在粤北山区、安徽、云南、吉林等省市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灵芝和食用菌生产基地,向山区人民免费提供菌种,为山区人民排忧解难,为发展“三高”农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清新县山塘镇学员徐金葵,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窘况,她尝试过养猪、养鱼、种菜等,但都没有使她致富。1998年,她在“林中宝”学会了种植草菇、金凤菇、鲍鱼菇等多个品种,收入逐年增加,年收入达数万元。在尝到甜头后,信心百倍扩大种植,面积达1000平方米,菇棚10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不完全统计,公司成立以来,共培训了4800多农民,带动山区周边10000多户农民种菇致富;对下岗工人、特困户、残疾人还实行培训免收学费。至今,林中宝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累计3.2亿元。与此同时,为社会捐赠各类公益事业累计超过130万元。2006年,王碧光总裁荣获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被市、县分别授予“山区扶贫能手”和“中国菇王”的光荣称号。

      林中宝秉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每年组织员工开展访贫问苦、关心弱势群体的活动。公司党支部不定期组织党员、团员深入贫困山区的敬老院、特困农户家庭,为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送去公司优质产品和慰问金。与此同时,公司每年还将一大批灵芝茶、灵芝孢子粉胶囊免费赠送给清远市各中小学生和家庭特困的病患者。

      “来自深山林中宝,自有清香传万家”。王碧光总裁常说:“林中宝属于人民,因为林中宝是健康的象征,我的努力是让天下的人民都健康。”

      全国食用菌行业龙头:靠30年技术积累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目前全国生产灵芝孢子粉的企业不下10多家,“林中宝”作为“后辈”,为何能“后声夺人”呢?王碧光意味深长地说:“这叫‘好酒不怕巷子深’。告诉你,我们有秘密武器哩!”“什么秘密武器呀?”记者问。“就是‘五大优势’”。王碧光如数家珍地列举道:“一是品种好;二是栽培环境独特;三是培植材料‘正宗’;四是灵芝孢子粉收采适时;五是采用独创的‘软壁’技术,功效更胜一筹。”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共有120多种灵芝品种,而我国则有60多种,其中以韩国赤芝、日本红芝和中国松杉芝为佼佼者。科学检测表明,灵芝含有高单位天然有机锗、高分子多糖、腺和三萜类等成分,对人体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等有较显著的调节作用,且能升高白细胞,故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灵芝真菌在发育后期产生并释放出一种肉眼看不见(只能在600倍以上的显微镜下观察)的种子——灵芝孢子,这是灵芝的精华,包含了灵芝所有活性成分,而功效比灵芝实体高出75倍。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灵芝孢子粉非常难收集,大约1000公斤灵芝才能收集到1.3公斤孢子粉原粉,提纯之后仅剩下不到1公斤,可见其身价之高贵。

      “我们毕竟是‘游击队’,打大战役还要依靠‘正规军’。这个‘正规军’就是中山大学药物开发中心。”王碧光风趣而意味深长地说。原来,王碧光早就在寻找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伙伴,而慧眼识宝的中山大学药物开发中心主任曹维教授、孙素兰副教授等专家们也相中了“林中宝”这个项目,双方一拍即合。“游击队”与“正规军”协同作战,果然所向披靡。2001年10月,喜讯从北京传来:林中宝牌灵芝孢子粉胶囊获得了批准,成为国字号的保健品曲正式谱写完成,在林中宝公司的发展史上又树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清远市高新区荷兴工业城,笔者走访了王碧光兴建的下属企业———清远市林中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该项目是这个市2005年重点工程奠基项目之一,经过三年的筹建,已经在2009年6月投入生产。只见拔地而起一座占地0.63万平方米的三层楼宇,从外面看,还以为是一幢高级住宅楼房,走进厂区,但见德国进口的生物工程设备正在运行。

      陪同一起的王碧光向笔者描绘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蓝图:生物科技公司依托林中宝食用菌公司积累28年的技术优势,与中山医科大学药物开发中心携手合作,从事食、药用菌生物保健技术研究和生产,以食、药用菌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为主导,与国际市场的发展接轨,将食、药用菌农业绿色进行深加工。林中宝率先建立和完善食品行业准入机制,研制开发出林中宝牌灵芝孢子含片、灵芝孢子粉胶囊及灵芝茶(高浓缩型)保健食品等。王碧光还介绍说,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保健食品GMP要求,建设综合GMP车间、生物科技大楼、中试车间及配套工程。其中,车间布局分成一般生产区、10万级洁净区和万级洁净区。选购进口德国先进设备,设备选型符合GMP要求,并力争先进、高效、节能、低噪等特点。生产剂型包括:片剂、胶囊、颗粒剂和茶剂等四个剂型。他满怀信心地说,该生物科技公司投资3000万元,占地18亩,具备年生产能力10亿元以上,主要生产为林中宝牌系列产品:灵芝孢子含片年产1.2亿片;灵芝孢子粉胶囊年产0.6亿粒;灵芝孢子粉颗粒剂年产5000万袋;林中宝牌灵芝茶茶剂年产5000万袋。

      多年来,公司下属科研企业———林中宝珍稀食药用菌研究所,与广州中大药物开发中心(原中山医科大学)的多位教授合作,大力研究农产品灵芝食药用菌深加工技术,采用生物工程“酶”发酵工艺,成功研制出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软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等深加工产品。为有需要的健康保健者、免疫力低下者、亚健康者、病患者、喝酒过多及常喝酒者提供一定的辅助治疗。目前,林中宝珍稀食药用菌研究所拥有专职技术人员30人,其中教授占有6.7%,硕士占3.7%,大专学历以上科研人员占83.3%。(余杰)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