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名人名企 » 正文

    包金亮:把食用菌生意做到全世界


    【发布日期】:2011-08-31  【来源】:今日磐安  【作者】:李守华 杨双福 陈兆贤

      省委副书记夏宝龙(中)与包金亮(左)亲切交谈

      绿色环抱中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

      专利证书

      他是一个农民,却先后获得国家高级菌类园艺师、食用菌专业农艺师、农技师、高级农民技师等技术职称。
      他是一个磐安人,却先后获得“北京市房山区十佳科技带头人”、“北京市房山区科技致富示范户”、“浙江省省级科技示范户”、“金华市十佳新农民(入围奖)”等殊荣。
      他是一个“泥腿子”,却一边创业、一边钻研,利用业余时间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20余篇创新技术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同时16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他是一个外出种菇的农民,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百余家媒体对他作了采访和报道,在全国食用菌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他就是被县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 “农民科技协会副会长”的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包金亮。

    苦心研究食用菌开发 16项发明获国家专利

      “科学的技术成就是极为显著的,它能将匮乏的经济转化为富裕的经济。”高中毕业后,包金亮就把尼赫鲁的这句名言当作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并孜孜以求地追求着自己的事业。
      包金亮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生活。他的家乡双峰乡皂坑村海拔600多米,人均耕地面积很少,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偏僻山村。但是偏僻并不能封锁住他那颗炽热的创业之心,他知道如果要摆脱贫困,应到更广阔的世界去寻找人生的机会。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就怀着播种人的梦想,做着拓荒者的梦,到仁川创办研究所,从事食用菌研究开发工作。他视食用菌为生命,孜孜追求、乐此不疲,从引进新品种到推广新技术,从支持“南菇北移”工程到投身西部大开发,从规避“贸易壁垒”到探索新的增长点,都留下了感人的事迹和骄人的业绩。
      2004年,包金亮赴日本、韩国学习研究,通过自学掌握了两门外语(日语和韩语)。
      在日本学习期间,为了研究“节能食用菌蒸汽灭菌装置”,白天,他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晚上,也没有到朋友家里串过一次门,一年365天,他除了学习外,都是在反复实验中度过的。那年中秋节,包金亮做实验一直忙到深夜,当月光照进工棚时,他才想起今夜是中秋夜,自己身在异国他乡,竟忘了给家里亲人打电话问个好。这些年,他对家人感到很歉疚,可家人非常理解他。刚开始创办食用菌研究所时,为了采集野生菇做试验,包金亮爬上家乡的高山去寻找,有一次一脚踩在一块飞石上滑下山崖,差点丢了性命。为了了解怎样安放香菇菌棒,他进入一菇农的菇棚取经,结果被误认为小偷,差点被抓去派出所。2001年6月的一天,包金亮从一本食用菌杂志上看到福建培育出了一个新品种——金福菇,他就冒着暴雨骑摩托车赶了400公里路,去福建柘荣取经。
      通过不懈的学习与探索,包金亮研究开发的《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技术,使生产成本降低15-20%、生产效率提高20%。其中仅室外(大田或山地)发菌(培养)这一项技术创新措施,就科学地解决了食用菌生产受发菌场地制约的瓶颈难题,使香菇产量有了大幅提高。同时也解决了花菇室内发菌易烂袋、越夏难的大难题。他编写的《香菇菌袋越夏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在高温来临前发送到菇农手中,使菇农及时做好了防范措施,避免了各香菇主产区普遍发生的高温烧菌的严重后果。
      他精心选育的“新艺一号”香菇新菌株,菇型好、产量高、品质优,被韩国、日本及国内20多个省市引进栽培,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更新换代品种;他开发出《食用菌集约化生产新技术》,以低耗高效的技术创新优势被菇农采用;他制订《香菇菌袋生产出口操作规程》,达到成品率98%、外运零损耗、出菇率100% ,为菌袋生产和出口提供了科学依据。他自主研发的“食用菌集约化栽培工艺与装置”、“便携式食用菌消毒接种器”、“节能食用菌蒸汽灭菌装置”等16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

    变废为宝无害生产实现生态循环

      香菇产业是资源消耗型产业。而我县地处我省钱塘江、曹娥江、灵江、瓯江四大水系源头,植被保护情况直接关系到水源质量。是保护好水源,还是砍树种植香菇?包金亮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大局,我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为保护生态让路。”于是,他着手研究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
      据统计,我县每年水稻、玉米、茭白、大豆、桑树等种植面积达上万公顷,经测算,每年可用于栽培食用菌的农作物秸秆等达10万吨,其中得到综合利用的仅50%左右,其余的均被白白焚烧,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事故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为了实现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包金亮开展了《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循环示范基地及建设》和《生态循环无公害香菇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等研究,并先后被列入省级项目,利用周边地区丰富的桑枝、玉米芯、豆秸、稻草等农作物秸秆进行食用菌循环生产,形成了“农作物秸秆——杏鲍菇——香菇——废料还田”生态循环种植模式。该模式的推广,使农作物秸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彻底改变了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也为我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起到了积极作用。
      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栽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杂菌污染废弃物,生产结束后又剩下大量栽培废料——菌渣。这些废料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成为污染源,造成生产环境恶性循环,导致食用菌制种和栽培失败机率增加。特别是规模化生产,不可能采用焚烧和搬离场所等消极处理方法。要使食用菌生产走上生态高效经济循环发展道路,包金亮认为必须开发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实现变害为利,变废为宝,节本增益。包金亮对菌渣进行循环利用,把菌渣变为绿色肥料。利用自然界中无害微生物,对食用菌栽培中的污染物进行堆制和沤制处理,使物料熟化,富集营养,成为食用菌循环利用的优质基料。即将食用菌种植后的菌渣废料,直接用作另一种食用菌栽培的部分原料,前茬菇的菌丝生长分泌各种酶,对基质起熟化作用,为后茬菇提供速效营养物质。食用菌栽培废弃物加入无害化的添加剂,生产绿色有机肥料,用绿色肥料给贝母、元胡、白术等农作物以及果树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农作物、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周而复始,转化为循环经济。利用丰富的菌渣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生产蔬菜,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使蔬菜产量显著提高,达到优质、安全、无公害。
      近几年,由于我县农民以种植药材为主,农作物秸秆大为减少,包金亮一方面利用我县大盘、方前竹木加工的废料来种植香菇,一方面不惜成本到河北、安徽等地运来农作物秸秆。他经常说,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与环境为代价。

    乡村种菇标准化 把生意做到全世界

      当村民们都投身于种菇行业时,包金亮第一次感到了自豪。虽然他竭尽所能改善香菇质量,但常常被国外种种“绿色壁垒”挡道,菇农经常蒙受损失。怎样才能提高农民承担风险的能力?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包金亮获得了去日本的机会。在日本的三年,他虚心学习,掌握了行业先进技术,并且发现如果在当地直接生产香菇,就能绕开很多“绿色壁垒”,获得更高的利润。鉴于来往日本的签证比较难办,包金亮就转往同样是食用菌需求大国的韩国。由于韩国人工费用比国内高得多,包金亮就把需要大量人工的前期培育放在磐安,通过对自己的研究所下订单,然后由研究所组织当地菇农培养菌袋,再把这些菌袋运到韩国,在韩国出菇。如果是成品菇出口,“绿色壁垒”虎视眈眈,口岸检验非常严格;而菌袋属于原料,检验容易通过,在韩国出的菇,就成为本地的“绿色产品”。
      韩国的春节,正是香菇销售旺季。“80元一公斤!”包金亮的香菇卖到了足以令国内同行咋舌的“天价”。同样一公斤香菇,内销价格仅为10元左右,就是出口价也只有18元。包金亮走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出口之路———育菌在磐安老家,出菇在韩国本土。一个星期里,包金亮就卖出了近4000公斤,收入十分可观。给他提供菌袋的磐安菇农,一个月后就有收入,这也成了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途径。包金亮发现,近年来,日本、韩国政府虽然对食用菌等农业投入越来越大,但当地愿意做菇农的人却越来越少,日韩地方政府对外来投资农业也比较欢迎,这正是中国农民的一个大好机会。
      2010年,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包金亮在家乡投资500余万元,建立了占地100亩的工厂集约化食用菌生产基地,成为我县首家由农民投资的较为规范、完善的设施农业基地。公司通过了GAP和有机认证,严格执行GAP(良好农业规范)的操作规范,生产出真正的有机食用菌,成为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生产的先驱。“山之舟”改变了当地传统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以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食用菌集约化栽培工艺与装置)为依托,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的集约化生产。
      包金亮始终把菇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一个生产点的一批(近10万袋)出口菌袋因菇农没有按操作要求进行发菌培养管理,导致不能按期交货。尽管合同明确标明,菇农不按期交货,应承担违约赔偿,但考虑菇农的实际困难,包金亮自己承担了巨额的外贸违约赔偿,最后还按原价帮助菇农在国内销售了该批取消出口的菌袋。香菇菌棒出口,没有经验可借鉴,只有不断摸索、尝试。有一次,一个货柜的香菇菌棒在运输中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全部腐烂,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订单方式带动菇农,回收产品,也存在不少风险。有一次一菇农没有按时交货,延误船期,外商索赔,包金亮考虑到菇农的利益,自己承担了10万元的违约金,而没有去追究菇农的责任。由于包金亮诚信经营,赢得了菇农信赖。现在,包金亮在本地发展了10多户订单户,每年生产香菇袋头50至60万袋。不管包金亮当时有钱或无钱付款,菇农都愿意把自己按标准化生产的香菇袋头交给他销往国外。目前,包金亮已在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建立了稳定的客户,每年需输出3000万袋。让磐安的香菇走遍全世界,这是包金亮今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记者感言: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包金亮的家乡双峰皂坑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小山村,他却建立了占地100亩的集约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巧妙结合国内的成本优势与国外的先进栽培技术,成功实现跨国合作,一心一意赚“洋钱”,相信会给我们及年轻一代许多有益的启发。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