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四川竹荪奶奶给“闺女”做好地理标志的“嫁衣”


    【发布日期】:2011-09-01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记者 龚志伟
      “您好,请问刘云夏局长在吗?我是四川长宁县6万多户群众派来的代表,想为自己的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这道‘护身符’。”近日,一位年近八旬而精神矍烁的老人,捧着自己一手培育的产品——长裙竹荪及其相关资料,从数百公里以外风尘仆仆地赶到四川省质监局,言辞恳切地要求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这位老人叫黄文培,在四川省长宁县可谓家喻户晓,她40年无怨无悔推广长裙竹荪人工栽培技术,带动了当地6万户群众脱贫致富,并先后当选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和宜宾市“十大杰出人物”。老人和长裙竹荪的渊源,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1972年,长宁竹荪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先后在尼克松和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的国宴上崭露头角,一时间洛阳纸贵,但因其野生年产量仅仅100~150公斤,形成了“竹荪等价黄金”的局面。此后,以黄文培为首的技术团队,便踏上长达数十年的人工培育之路。
       1986年,第一株人工培育的长裙竹荪问世,并一举囊括亚太国际博览会银奖、巴蜀食品节金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国内外大奖。1995年,黄文培等人编写的《四川省长裙竹荪综合技术标准》被批准为省级地方标准,为长裙竹荪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中国竹荪在四川,四川竹荪在竹海。”目前,长宁县已成为中国3大竹荪生产基地之一,竹荪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据悉,全县常年制种能力达到1200多万瓶,播种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年产干竹荪1万吨,鲜竹荪蛋近4000吨。年产10万瓶以上的种植大户达到12家,其中有2家规模达年产40万瓶以上,已基本形成“农户+基地+协会”的产销模式,年产值达到2.5亿元,年创利税1.4亿元,解决就业10万余人。
      但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长裙竹荪开始面临新的“瓶颈”。由于部分农户对标准化、产业化种植加工缺乏了解或尚不认可,粗放式的生产、加工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与此同时,市场上开始出现大量营养价值和口感都相去甚远的假冒长裙竹荪,这使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培养起来的具有良好品牌口碑的长裙竹荪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让长裙竹荪品牌更加响亮,杜绝假冒产品充斥市场,黄文培坚定了长裙竹荪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决心,并希望通过这个“敲门砖”,叫响长宁“中国长裙竹荪之乡”的口号。
      黄文培表示,她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一手带大的“闺女”——长裙竹荪,能够穿上地理标志的嫁衣,让全县农民都能拥有长裙竹荪这把“金钥匙”,从而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虽然黄文培牵头的地标申报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甚至一度搁浅。但老人锲而不舍的“狠劲”,感动了许多人,申报工作也得到了省、市、县3级质监部门的鼎力支持。四川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已要求各级质监部门要不遗余力支持该项申报工作,在标准化、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并积极争取当地市、县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长宁县质监局已全力吹响长裙竹荪地标申报“号角”,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专门申报小组,目前各项申报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力争尽快让长裙竹荪披上属于自己的美丽“嫁衣裳”。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