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刘伟专栏 » 正文

    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三)——我国羊肚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18-03-21  【来源】:易菇网  【作者】:刘伟
    【核心提示】:川渝地区是我国羊肚菌主产区,2015年的栽培总面积在16 500亩左右,占全行业的68.04%;但2016年同比下降43.64%,为9 300亩左右,波动较大,且是自羊肚菌大面积种植以来,首次出现明显减量,这与2015年度川渝地区遭受气候灾害和当年的市场价格波动有关。
      3 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3.1  栽培面积
      随着栽培技术的日臻完善,2012年前后我国一批羊肚菌从业人员才真正靠栽培获利。随后,我国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约为3 0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2013年增长50%,达4 500亩;2014年继续扩大,增长77%,达到8 000亩左右;2015年发展最快,增长203%,达历史最高,为24 250亩;2016年略低,为23 400亩。
      
      川渝地区是我国羊肚菌主产区,2015年的栽培总面积在16 500亩左右,占全行业的68.04%;但2016年同比下降43.64%,为9 300亩左右,波动较大,且是自羊肚菌大面积种植以来,首次出现明显减量,这与2015年度川渝地区遭受气候灾害和当年的市场价格波动有关。
      栽培面积较大的其次是湖北省,2015年为2 800亩,2016年增加114.29%,达6 000亩。2016年1~2月份出现寒潮时,湖北省羊肚菌栽培正处于养菌到出菇的过渡阶段,避开了低温对原基和幼菇的伤害,而3月的雨季来临又为湖北境内羊肚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出菇理想。2016年春季湖北省举办的“2016羊肚菌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暨湖北省食用菌协会2016年年会”,给当地政府和从业人员带来了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也是湖北省羊肚菌发展迅猛的基石。
      河南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紧随湖北省,3个省的栽培总面积两年来相差不大,2015年分别在750亩、700亩和500亩左右,2016年分别增长140%、114%和260%,为1 800亩、1 500亩和1 800亩。河南省也有较好的食用菌栽培基础,但相比长江流域一带及云贵地区,气候条件稍差,须差异化引进羊肚菌栽培技术,如使用黑色地膜、小拱棚、特定的品种等。云南省具有较好的羊肚菌基础,增长迅速。贵州省食用菌基础薄弱,但气候资源较优,近年来在政府和一些相关企业的推动下,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45],羊肚菌作为一种新型食用菌,自然被大面积引入发展。
      由于羊肚菌的名贵性和在全国自然分布特性,而具有很好的群众认知面。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种植,但无法精确统计种植量,仅根据一些大型菌种公司出售到各地的数量以及部分区域属地菇民的反馈信息推定。这些地区以实验性、示范性栽培为主,总计约3 000亩左右,连续两年变化不大。
      3.2  地域特征
      早期的羊肚菌栽培研究,分布在野生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贵州[5]、云南[23~28]、四川[8~13,18]、甘肃[6]、陕西等,当地的科研工作者依据羊肚菌的自然习性进行仿生性驯化栽培。在菌材羊肚菌栽培技术和菌根化羊肚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基础上,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及丰富的种植资源使得云南省成为我国早期(约2010年之前)羊肚菌的主要栽培区域,最大规模曾有500亩左右[23~28]。但由于其对木材的大量消耗与环境保护相悖,对技术要求高且周期长,因此推广受到一定的局限。
      当前的羊肚菌栽培技术,源自川渝一带。自本世纪初开始陆续有羊肚菌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先后在绵阳、成都、重庆附近一带进行实验性、示范性栽培,规模逐渐扩大。随着技术的完善和输出,自2012年开始,逐步向临近的周边地区蔓延,如宜昌的五峰地区2013年开始探索羊肚菌大田栽培。2015—2016年羊肚菌的主栽区域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云南、贵州、河南等地,河北、山西、甘肃、新疆、广东、湖南、福建、江苏、安徽、山东、北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地陆续有小面积种植。
      3.3  栽培模式
      (1)大田栽培。大田栽培是当前羊肚菌栽培的主体模式,其过程包括:菌种制备、播种、补料、保育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干制等6个主要环节[1]。该技术与川渝地区的气候特点相匹配,于每年的秋季9~10月份进行田间整理和菌种制备、播种,随后搭建遮阳棚,在冬季低温之前(11~12月)完成补料操作,待春季温度回升时催菇、出菇。虽然顺应自然气候变化完成整个过程,但在菌种选育和生产管理方面出现明显的人为干预。羊肚菌大田栽培占全行业栽培的90%以上,该技术在稳定性、可操作性、投入产出比层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也适用于大规模基地栽培。
      (2)林下栽培。羊肚菌林下栽培可降低生产投入,林下田地的租金为常规大田租金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且每亩可节省搭建遮阳棚的材料费、人工费等成本至少1000元。而林下腐殖质含量丰富,疏松透气,土壤肥沃,空气湿润,非常利于羊肚菌生长和产量提高。羊肚菌林下栽培模式发展较快,近两年占全行业栽培面积的10%左右。如四川简阳的千亩羊肚菌林下种植基地、河南驻马店的宿鸭湖羊肚菌种植基地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室内栽培和反季节栽培。我国各地均有少量的室内栽培和反季节栽培,从收集的信息看,较易实现出菇,但要做到投入产出,具有一定盈利,则非易事。室内栽培对环境条件、种性的要求远高于大田栽培,而反季节栽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拉长出菇周期,实现高产。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本文发表自《食药用菌》2017年第2期77~83
     
    刘伟授权易菇网独家刊载,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