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良工机械有限公司
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韩省华专栏 » 正文

    光山药场的情怀


    【发布日期】:2018-07-03  【来源】:易菇网  【作者】:韩省华
    【核心提示】:  这是我18岁时写的一首叙事长诗,最近会老家时翻出了原稿,尽管时代变迁,但是,质朴和时代烙印的话语都勾起许多回忆。因此,
     
      这是我18岁时写的一首叙事长诗,最近会老家时翻出了原稿,尽管时代变迁,但是,质朴和时代烙印的话语都勾起许多回忆。因此,进行修改时尽量保持当年的时代背景语言。
      光山药场是我父亲1963年提起,1964年建立的,1965年毛主席6·26指示发出后得到发展。我在1964年冬第一次随父亲上光山。光山的位置在城固县北面,距离水礳河15里,距离许家庙20多里,当时属于没有人管的公共地带,我们原公大队由此建立了药场,距离有30多里。我曾经多次到光山药场种植药材,1969年最早在哪里种成功了天麻。也在那里帮助老师采过草药石苇河岩白菜。1975年高中毕业后我也在光山工作一年多时间。1976年药场关闭。
      光山药场的情怀
      序歌
      六·二六指示春雷鸣,(注)
      激荡着药农的心灵。
      用我们铁的肩膀,
      用我们战斗的激情,
      挥起开山斧,
      药场办在荒山顶。
      一 光山药场
      这儿是云雾笼罩的光山药场,
      山花辉映着一排草房,
      房前青松翠柏高入云,
      泉水碧波荡漾。
      山腰里春花竟放,
      芍药的花香漫山飘荡。
      大黄杆高出墙头,
      党参蔓缠着竹杆迎朝阳。
      天麻红杆能定风,
      朵朵牡丹争艳阳,
      黄连绿茵一片翠,
      微风阵阵飘药香。
      秋风来,采药忙,
      一手银锄一手筐,
      药香缭绕沁心脾,
      唤起往事一桩桩……
      二 昔日光山
      自古光山无人烟,
      荒山秃岭石头广,
      草木榛榛荆棘丛,
      举目遍野一片荒。
      没有星星大的水泉,
      只有积雪泛银光 。
      没有巴掌大的落脚地。
      只有密林透光亮。
      大雁也不从头上过,
      野狼半夜会嚎响。
      荆棘腾缠着荆棘,
      漫山荒草满山荒凉。
      是谁领导办药场,
      是谁在山腰修新房。
      是谁把药材种山上,
      且听十三把撅头响叮当。
      三 十三把撅头
      老撅头在屋檐下闪着银光,
      它们已经是第四代干将。
      七斤半的铁伙计一身都是钢,
      如今又秃又短
      一身却是明晃晃。
      要问药场有多大,
      撅头走完了珍珠岭。
      要问药场几时开,
      去问青山几时燃起篝火的火光。
      九年前党号召深山半药场,
      红日照道,
      小鸟引路,
      来到光山顶,
      千年荒山戦号吹响。
      撅头在荆棘丛中闪光,
      开垦出了第一道药岭,
      彩旗迎风舞
      光山第一次披上了红妆!
      靠这些老撅头啊,
      刨出石头砌地坎。
      清尽葛蔓整出地,
      高山顶把药种上。
      十三把老撅头,
      我赞美你们的银光,
      更赞美紧握撅头的人们。
      面对着深山壮丽的画面,
      抒不尽对开荒人的敬仰。
      展望这里一草一木的肥硕,
      倾吐不完对药场的赞颂。
      十三把撅头都没有了棱角,
      看得出有铁镐的重量。
      撅头里有一把最短
      他的主人是-老支书,
      药场的领头羊----
      三 老支书
      苦难岁月染就了两鬓如霜,
      风雨中度过了三十五个严寒
      甘露里浸润了十五个新春
      今年整整五十三。
      自己打的索草鞋,
      斜对襟的粗布衫。
      满脸皱着不服老,
      树雄心定要开光山。
      百十斤的大石他肩上扛,
      一天开荒九分三。
      七斤半的撅头他用成光蛋蛋,
      荒山让他挖出了金银山。
      药场的梯地饶了几面坡
      老支书手掌老茧又增添。
      药场的药材长的好啊,
      都是老支书的汗水滴灌。
      明月皎皎夜风轻,
      老支书独自山上站。
      手抚脸颊眉头皱,
      什么心事又挂心边。
      “十年寒窗付流水,
      读书十年当了个种药工,
      我的工作要更换”
      小唐的请求揪心坎
      飒飒夜风吹叶动,
      往事又在心头波浪翻。
      耳边响起了红军唱的歌,
      眼前炮火有起闪。
      公元一九三二年
      红四方面军过终南,
      顺着河道越秦岭,
      为打白军翻光山。
      山高林密人烟少,
      包谷黄豆盐水炒。
      那天一早响了炮
      接着就听冲锋号。
      白军撤腿城里跑,
      升仙村口传捷报。
      湑水河畔红一片
      喜坏了贫苦庄稼汉
      斗倒土豪伸了怨
      烧了地契分了田。
      国民党调军来反扑,
      一仗血战天地泣。
      许多战士受了伤,
      缺医少药让人急。
      忍看战友痛难禁,
      煎熬至今在心里。
      党号召深山采草药,
      医疗战士冲在前。
      采药采到光山顶,
      天然药库装满蓝。
      边采药啊想未来,
      此地要建个种药场!
      六二六指示起春风,
      云散雾消放明光。
      药场建在湑水边
      革命理想得实现。
      年轻人不知道光山岭连岭,
      前进路途弯又弯。
      教育青年接红旗,
      吃苦创业都在前。
      朝霞染红了山顶
      老支书想到了天亮
      反身回到草房下
      给青年讲了当年风雨狂,
      推心置腹话艰难
      享乐还得苦中做。
      无论三伏酷暑,
      不分数九寒天。
      老支书的草帽檐下,
      他古铜色的鬓角都在冒汗。
      辛勤是意志的坚持,
      信心来自甘愿的奉献。
      在汗水的镜像里,,
      我们看见了丰收的画卷。
      五 丰收
      渡过九个春夏秋冬
      天麻、党参、黄连、茯苓
      年年收获年年乐,
      祖国大地上,
      又一座药材宝库放金光。
      听:漫山歌声绕山传,
      看:社员们战斗在山巅。
      挖药的小伙起药的姑娘,
      撅头齐挥争向前。
      1973.10一稿
      1973.12 二稿
      1974.4 三稿
      2018.6四稿
      2018.6重抄(待修改)
      1964 -1976年我随父亲在光山药场栽培药材,1973年高中时创作了这首长诗。1974年4月在城固县文艺创作会议上交流,当时汉中地区群艺馆著名诗人宋太海先生在创作会上为这首诗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四十多年过去了,
      注: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在同他的保健医生谈话时,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一无医二无药的困境,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六二六”指示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尤其是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状况非常了解,也曾经饱受因疾病失去双亲的痛苦。“六二六”指示正是源自毛泽东对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关心,对官僚主义作风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当时战备形势的担忧。
      “六二六”指示发出后,一方面促使卫生部逐步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点放到农村;包括各地兴建中药材栽培场。另一方面指示极大鼓舞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农村建设的热情,激发了农村群众彻底改变疾病丛生的落后面貌的决心。在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医务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出现了飞跃发展。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短短十年后,到1975年,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 全国卫生经费65%以上用于农村。而指示对农村巡回医疗和合作医疗的有力推动,更为改变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奠定了基础。
     
     
    [ 专栏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专栏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