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张树庭教授家人将为他举办95周岁生日。接到邀请,不免记起老人家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做的贡献。特将1989年接待老人家访问庆元县的经历和支持庆元县举办国际会议的过程发出,以作纪念。
1989年3月,张树庭在庆元,左起:寿诚学、何园素 姚秋生、张树庭、吴嵩、谢力群
庆元的特产唯香菇闻名于世,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庆元香菇往往以消费中转地的名称被命名,如“处蕈”、“徽菇”、“闽菇”。美味珍馐的庆元香菇曾经被掩饰着,有时还成为他乡的特产。
以此为生计的庆元菇民,真正理解庆元菇民的地方官员,为之献身研究的科技人员自然都不甘于此!我作为其中一员,除了进行科研,写些小文章宣传外,一直在寻求使庆元香菇成为品牌的机会。
香菇的栽培是中国农业史中的大事。如果从这里入手,就开启了庆元香菇走向世界大门的钥匙。对于庆元香菇发展史的确立,历史地位评价,一方面需要我们自己考证,同时也需要国内外有影响的人来说话。1987年我在国内外资料中锁定了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张树庭讲座教授,通过他在国内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地址,我开始与他联系,那时他刚刚完成了“中国是世界草菇栽培起源地”的考证,正准备考证和了解香菇的历史。借助龙泉县张寿橙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资料,张树庭教授在《热带菇类》学报上发表了论文提出了龙泉、庆元、景宁是中国香菇的起源地的报道。在此之前,全世界的大部分了解香菇的人都认为那是日本的特产,因为香菇的日语“椎茸”的读音:けぃたけ就被英语认可为shiitake mushroom。日本人不仅喜欢吃香菇,对香菇也有很深的感情,在大分有历史久远的香菇雕塑,在琉球岛还把古代香菇的根雕图案印在邮票上,著名画家芭蕉翁还画有传世的赞香菇的图画。也因为香菇的模式标本采自日本江户,香菇的拉丁名Lentinus edodes中edodes就是江户的音译。
1989.3.25日张树庭在庆元宾馆作“食用菌遗传育种”的学术讲演
作为世界知名科学家,张树庭教授当然知道他发表的文章影响力,因此,他十分想到庆元考察,用更翔实的资料证实庆元是香菇的历史发祥地。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1989年1月,由当时国家轻工部批文,他的愿望方得实现。
1989年1月18日,张教授经杭州欲往庆元,我被派遣接洽,张教授在浙江农大进行讲座后,我们进行了交谈。当晚,在华侨饭店由副县长司徒梅珍、孙义章、组织部长姚祖根,和由庆元赶来的农工部部长吴高珍一起进行了座谈。由于当时大雪封道,由杭州到庆元的公路不通,走衢州后经福建到庆元的路也不畅通,只好商定春节后,张教授由香港经福州到庆元。张教授到庆元本来是件简单的事,却因为庆元的偏远和道路艰难,连续出了一些不顺利的事,也算做香菇的辛苦吧。
1989年3月初,张教授与谢力群县长沟通好时间,定于3月23日到福州。县政府派政府办副主任吴存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吴克甸和我于22日既去福州。由于那时到福州不通班车,政府派的面包车,顺便还安排有一对台湾夫妇及亲属,路上事情就多了,到福州也就华灯大放了。由于,当时到福州市的外宾住宿必须住在能够接待外宾的酒店里,同时必须持外币或者华侨兑换卷。我们根据轻工部的文件,第二天,找到福建省轻工工业厅,由他们介绍到福建省外事办,经外事办帮助安排了教授的住宿。
3月24日早上8点,我们离开福州,由于来的路比较长,路况不好。我们就选择了县长谢力群建议的路线,经马尾岛、罗源、宁德、福安、寿宁进入庆元八炉的路线。没有想到这条路也是路况不好,直到晚上7点才进入庆元的鱼际头,过鱼际头大约2公里,汽车司机说哎呀,没有油了!话还没有完全落音,他又说也没有电了!我们即在黢黑的大山里连话都没有办法说。这是天又下起雨来,人一下子就感到非常冷。
我们商量了一下,吴克甸和吴存茂走到前面有电话的地方和庆元联系。我在车上和教授聊天。教授讲了一些在泰国、美国误机的事,但是,像这样误路的事还是第一次。
半小时后,他们找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由拖拉机拉着汽车走。大约1公里后,到了一个村庄,又找来一个手扶拖拉机,在前面带路。7、8公里后到了八炉村。按理这样走也行,可前面1华里处又塌方堵实了道路。只好电话与庆元联系,等到广播没有结束不能够通电话。吴克甸和吴存茂走过塌方再找拖拉机去岭头,我和教授在村里书记家弄饭吃。
1989.3.24日,张树庭在松源殿参谒菇神庙后捐款。左起:谢力群、孙义章、寿诚学、吴高珍、孙培基、张树庭、何园素
九点半左右电话打通,到11点半来电话说有车来了。现在,又让拖拉机拉我们到塌方处,有人拦车,是吴高珍来接应了。一直在安慰教授的我,这时却控制不住向吴高珍发起了牢骚。
到岭头后,我让先到这里的二位随车先去,我和驾驶员等公安局的车到,再回庆元,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
接待教授的目的是考证庆元香菇的历史,去松原殿自然是第一站,县政府主要领导,省内外一些业界的科学家寿诚学(浙江农大教授)、何园素(中国食用菌集团总经理、研究员)、孙培基(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等也一同前往。下午到和山看段木香菇生产场,然后到食用菌研究所座谈,由于已经有了地委书记张林耕等人的一个题写的纪念册,便顺势请专家们题字,寿诚学教授题词:“香菇之乡――庆元”,何园素直接写道:“还我香菇皇冠”,张教授谨慎地题写:“发展食用菌,造福全人类。”
张树庭题字:发展食用菌,造福全人类
何园素题字:还我香菇皇冠
3月26日,县政府谢力群县长召集县内专家和国内专家一起与张树庭教授讨论庆元香菇的起源,发展,现状与将来的目标。文史办的同志带来了县志,吴三公家谱等等。下午张教授还在招待所进行了学术讲座。
庆元县和国内的专家十分想张树庭肯定庆元香菇的地位。直到晚上,我借机提出能否为庆元再题几个字,能够肯定庆元是香菇发源地最好。张教授这时表示,庆元的香菇业确实不错,历史资料也不少,有些虽然还需要补充和考证。题什么呢?庆元是人类香菇发源地,庆元香菇历史悠久等等。后来我们讨论题字应当简单,最后就确定题:“香菇之源”。
张树庭这幅题字的印章为本人所刻,现藏于上海市农科院
香菇之源确立了庆元的香菇历史地位,振奋了庆元人民精神。四年后,庆元召开了全国“香菇专题研讨会”,电视台记者专门提问:“香菇之源”的含意,张树庭回答:庆元的香菇栽培可以追索到1000多年前,历史比较久远;庆元人口的三分之二从事这个产业,许多人把技术带到外地生产,推动和引导了中国香菇也发展;庆元现在的香菇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将带动许多类似与庆元的地方发展食用菌;我也期望中国的香菇源远流长。他的观点终于被参加会议的6名日本科学家接受,日本大分食用菌研究指导中心的菌类学家古川久彦还表示支持庆元举办国际会议,并且在翌年组织20位学者和商人参加。
五年后庆元召开了“国际香菇生产与产品研讨会”,22个国家78名外宾,300多名国内专家参加。有40多个国家报道了庆元的国际会议(我收集有近20个国家的报道)。从此庆元香菇走向了世界。庆元因此也成了名胜地区,那时因为有香菇。
多少年过去了,现在我们看庆元香菇,真正响当当的品牌。它已经走进世界。
(所有图片为作者所摄)
(韩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