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4-03-06  【来源】:西北绿化
    【核心提示】:黑木耳段木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应根据子实体发育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安排。黑木耳生长季节性较强,一年可以安排春秋两季生产,在生产安排上应做到春茬尽量提前,秋茬适时。

    段木栽培,春分、清明到谷雨,木耳接种最适宜,它是一年一季接种期。由于段木质地较坚硬,接种后至菌丝生长需要 50 - 60 天。应根据当地年均气温稳定在 18 - 22℃ 的时间,向前推 50 - 60 天,即为接种时间。也可以将日气温稳定在 8 - 10℃ 的时间作为接种期。如果日平均气温达到 15℃ 以上才接种,极易造成接种失败,接种孔易被污染或遭受虫害。

    二、耳场选择

    耳场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耳场附近有丰富可以利用的耳木资源。

    2、耳场要靠近水源,以便取水喷雾。

    3、耳场通风良好,以利于通风换气及排湿降温,防止霉菌滋生。

    4、耳场应坐北朝南,光照充足,避北风,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5、耳场选好后,除去地面灌木、刺藤、茅草等,保留少量枝叶不繁茂而树体较高的阔叶树,适当遮荫。在耳场内挖一蓄水池,以备必要时进行喷雾。对地面上的草皮、苔藓等不易腐败的植被物,不必铲除,以利保持湿度,防止水土流失和泥水溅污耳木。用含氯石灰(漂白粉)、生石灰等进行菇场地面消毒,减少越冬的杂菌和害虫。

    三、段木准备

    1、选树

    适合黑木耳牛长发育的树种很多,除松、杉、柏等针叶树和含有芳香类物质的樟树等树种不能使用外,一般的阔叶树都能使用。应尽量选择当地资源丰富、树皮厚度适中、不易剥离、边材发达的树种。选段木时应注意保护好林木资源,特别是保留经济树种。为节约用材,可充分利用树枝,或弯曲不成材的树木,以及木材加工副产品,如木屑、竹屑等。

    2、砍树

    砍树适宜从秋季树叶枯黄后开始,尤以 12 月份到次年 2 月份为好。这时,树木正处在休眠期,树木内的养分处于不流动的“收浆”状态,营养丰富;树干内含水量较少,树皮与术质部结合紧密,砍伐后不易脱皮,有利于黑小耳生长。树龄以选择 8 - 12 年、直径 6 - 15 厘米者较佳。砍伐时留杈要低,以 10 厘米左右为宜,防止杈口积水或多芽萌发。砍伐耳木应遵守国家森林保护的有关政策法令。最好间伐,坚持取用弯曲材、枝枉材、薪炭材和其他无前途的非经济林木。做到采伐与营造相结合,确保耳木资源长期连续可用。

    3、剔枝截段

    南方气候湿润,树木含水量高,为加速树木自身水分散失,一般在耳木砍伐后半个月左右时进行剔枝;北打气候寒冷干燥,树木含水量低,砍伐后可立即进行剔枝。剔枝时要用锋利的砍刀,自下而上,顺着主杆将枝桠全部削除。剔枝时,宜保留长 1 厘米左右的枝桠,以免损伤树皮。剔枝后,再锯成长 1 - 1.2 米的段木。剔枝和截断时伤口要乎滑,伤口最好用石灰水涂抹,减少杂菌感染。

    4、架晒

    把段木以“井”字形堆放存场地,堆高 1.5 米为宜。每隔半个月左右翻堆一次。架晒的目的是为了让段木组织死亡,使之干燥到适合点种的程度。当段木含水量 50% 以下,截面如黄白色、有放射状细小裂纹时,即可点种。点种前用石灰水或多菌灵擦抹段木断面和树皮撞破的地方,以防杂菌感染。

    四、菌种选择

    应选择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无杂菌、无虫害、无异味。要到正规生产厂家购买合格菌种,正规厂家首先应有三级菌种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具备菌种生产经营场地和设施设备,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合格的菌种菌袋上附有合格证,注明有:生产日期、品种品名、菌株特性、出厂日期、检测人员编号等信息,大包装内附有栽培技术要点。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无病虫、鼠害的环境中,尤其是不能存放于有米糠、麸皮的房间内(容易被螨虫为害),堆码时应小心轻放、不能重叠堆码,防止菌袋破损感染杂菌和高温烧菌。选择黑木耳菌种具体做到七注意:

    1、注意看外观。看菌瓶标签与黑木耳菌种是否相符,以防错购。培养时间应在两个月以内,从接种日算,菌龄应在30-40天为宜,同时看瓶壁有无破裂或棉塞脱落等现象。

    2、注意看菌丝。菌丝洁白纯度高,绒毛粗壮、短密齐的为优质菌种。如有绿、黄、红、青、灰色菌丝,则为已感染杂菌的菌种,需淘汰。

    3、注意看耳基。瓶壁与料之间如无淡黑色耳基的为优良菌种,有少量耳基为正常菌种,如果太多,则传代次数过多,接种后虽出耳早且多,但长不大,产量较低。

    4、注意沉淀物。如果瓶壁没有或仅有浅褐色胶质物属合格菌种;如果有黄褐色液体,属老化菌种,不可购买。

    5、注意看菌块。木屑菌种表面均长有菌丝,已看不到木屑,挖出时以成块而不松散为佳。如果菌块已干涸收缩则不可用。

    6、注意闻气味。拔去棉塞,闻到菌种清香味,则为合格品;若发出酒酸、霉臭等异味,则是变质菌种,不可用。

    7、注意巧使用。如果菌种培养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菌丝未长满全瓶或菌丝未长入木屑内部的,应继续在适温下培育,然后再用于接种。如果适龄菌种购回后一时不能接种,应存放于清洁、干燥和光线较暗的室内。接种前,严禁拔掉棉塞,对已开瓶接种的菌种不宜过夜,以防杂菌污染。

    五、适时接种

    1、接种时间

    接种时间一般在春季。从 2 月下旬到 3 月上旬,当气温稳定在 5 - 10℃ 时接种,这样有利于菌丝生长。提倡早接种。黑木耳菌丝在温度达 5℃ 时即可缓慢生长,早接种菌丝生长虽慢,但空气中的杂菌孢子少,即使落到耳木上,也不易萌发。如果在秋季接种,可以在白露至寒露间进行,但生产中极少在秋季接种。

    2、接种方法

    菌种类型不同,接种方法略有不同,此处仅介绍两种方法。

    木屑菌种:用打孔机、手电钻等打孔设备在段木上打直径 1.3 - 1.6 厘米、深入皮下木质部内 1.5 - 2 厘米的洞,接入木屑菌种块。菌种应尽量成块,塞满孔穴,按紧使菌种与穴内壁接触,然后盖上树皮盖。树皮盖的直径大于穴口直径,用小锤敲紧,使之与段水表面相平或用封口蜡涂抹(石蜡 70%、松香 20%、猪油 10%.加热溶化至沸,稍冷后用毛笔蘸抹)。

    种木菌种:种木菌种有枝条菌种、圆形木块菌种。接种时先按种木的形状打好接种穴,再把种木插入,然后用锤子或斧背敲打菌种盖,使之与段木表面相平行,眼穴无空隙。

    应注意的问题

    接种前最好用药物对段木树皮表面进行消毒,杀灭树皮上黏附的杂菌孢子和虫卵。接种过程中,包括手、工具、菌种盖等都要消毒。挑选无杂菌感染、生活力旺盛的菌种。选择荫凉处接种,不要让阳光直接照射到茵种和已接种的耳木。最好在雨后天晴、空气清新、杂菌少时接种。雨天不宜点种,因为雨天空气湿度大,大气中水分接近饱和,而菌种含水虽低,从空气巾吸收水分,容易感染杂菌。春季早接种的段木,宜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促进菌丝快速定植生长;5 月和秋季接种的,可在耳木上加盖 10~12 厘米厚干茅草或作物秸秆保湿、降温。黑小耳耳片大小除与品种、栽培管理等有关外,还受制于接种密度的影响。适当加大密度,易使木耳菌丝尽快覆盖耳木四周,能减少杂菌,出耳也早。菌丝在耳木木质部表面生长时,纵向顺木材纤维方向生长快,横向垂直于木材纤维方向生长慢,因而接种的孔距可比行距稍大些。北方气温低,生长期短,接种密度宜稍大。一般直径 9~10 厘米、长 1 米的耳木,可接 120 孔,孔距 7~8 厘米、行距 5~6 厘米较好,穴深应至木质部 1.5~2 厘米。接种时若耳木过干,宜在点种前 7~ 8 天将耳木放在清水池中浸泡,待其全部浸透后,再晒架,使水分达到适宜的程度,消毒后再接种。

    六、上堆发菌

    1、上堆方法

    选避风、向阳、干燥、排灌方便的地方,打扫干净后用垫枕木或石块做堆脚,堆脚高 10 - 15 厘米。再将已经接种的耳木按粗度、长度分别横向摆到枕木上。为便于通气,耳木之间应留间隙。第一层摆好后,再摆第二层,使之与第一层垂直交叉,上下层耳木呈“井”字形,高约 1 米。耳木数量多时,可堆长些。堆好后,若气温低,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气温高时用干茅草或草帘覆盖以保湿通气。

    2、上堆发菌期的管理

    上堆发菌管理对菌丝体的提早定植和出耳、减少病虫和杂菌的危害等有重要作用。

    耳木的温度尽量维持往 22 - 28℃ 范围内。同时保持空气新鲜,促使菌丝体更好地定植和加速生长。早春接种后,上堆发菌期间,堆上覆盖薄膜,薄膜白天增温幅度大,晴天中午前后,堆内温度会出现短期高温,容易发生“烧堆”现象。中午可在木堆上盖些枝叶或者草帘遮光,并在中午前后揭开覆盖物通风换气。夜间气温低,晚上堆内温度会降低,应覆盖薄膜。

    上堆后应在堆内挂一支温度计,每天早、中、晚定时检查。温度低,白天加强光照,傍晚时盖严。因为塑料薄膜不透气,覆盖后不仅容易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使菌丝体生长时散发出的二氧化碳不易散失,在这种不利于黑木耳菌丝生长的环境中,如毛霉、木霉等喜湿杂菌生长很快,所以应注意适时通气。

    上堆发菌后一周内不必换气,以后心经常揭开覆盖物通气。当气温低时,中午将塑料薄膜底边卷起,气温高时全部揭掉。上堆 20 天后,气温再升高时菌丝进一步生长,每天应换气一次。

    黑木耳菌丝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达 80%,耳木含水量保持在 60% 左右即可。刚接种后 1 - 2 周内,耳木的含水量基本能满足菌丝生长发育的需要,不必喷水。随着养菌时间延长和气温升高,隔 3 - 4 天喷一次水,或结合翻堆适当喷水。每次喷水后,应晾晒.待耳木表皮稍干时再重新覆盖,防止湿度过大,引起杂菌丛生。

    上堆发菌期间,隔 7 - 10 天翻堆一次,将堆内耳木上下调换,内外调换,使发菌均匀。自第二次翻堆时起,每次喷少量水。翻堆时要轻拿轻故,不要损伤树皮或碰掉接种孔上的菌种盖及穴中的菌种。若耳木上长了杂菌,应随时用小刀刮除,并用 1% - 3% 生石灰液或 2% - 5% 的漂白粉消毒。

    为了掌握黑木耳菌丝体在耳术中发育的状况,接种后 20 天左右进行一次检查。揭开接种孔上的菌种盖观察,若菌丝体与接种时的颜色、形态相似,说明湿度不足,发育慢;若菌种表面产生了白色菌膜,说明菌丝体已经定植成活;接种穴内木屑菌种过于干燥,颜色发黄、松散或因积水而变黑的,应重新补种;接种穴内有黄、褐、红、绿等颜色,系杂菌污染所致,严重时应挑除后重新接种。

    上堆定植时问的长短,应根据温度、耳木种类、耳木直径及点种密度等情况而定。堆内温度为 15 - 20℃ 时,约为 1 月;20℃ 以上时,20 天即可。菌丝定植之后.可揭去遮盖物,将耳木排于地面,继续培养。

    七、散堆排场

    排场前要检查菌丝定植情况,将菌种盖揭开观察。若菌种和耳棒的木质接触部分为白色,耳棒树皮柔软具弹性,耳木接种处周围的断面白色,树皮和木质部及年轮界限难于区别,耳芽零星发生时,即可排场。

    排场的方式有匍匐式和覆瓦式两种。前者又称平铺式排场,即把耳木一根根顺场地的坡度平铺于地面;覆瓦式即在平坦的地面上先放枕木,再将耳木摆上,并将其一端或两端架起,高 10 - 15 厘米,棒间相距 7 - 9 厘米。该法通风透光均匀,有利于耳木吸潮和周身出耳。同时,耳木末端着地,杂菌少,树皮也不易腐烂。

    排场后湿度需比上堆发菌时期高。加之此时风大,气温又逐渐升高,水分蒸发快,容易缺水。排场后,应视耳木的干湿程度,每隔 2 - 5 天,于晴天早、晚各喷一次水。每隔 7 - 10 天将耳木翻动一次,将原来着地的一端放在枕木上,贴近地面的一侧转向上面,使耳木周身都能均匀地承受阳光、雨露,促使菌丝向耳木内更深处蔓延,早日形成子实体,均衡出耳,减少杂菌和害虫的危害。

    露天耳场主要靠自然气温。为掌握好温度变化.耳木温度过高时,用遮荫网等物在场地上塔棚,并酌情增减喷水量,降低温度。

    从耳木接种到出耳,需 2 - 3 个月。有时在上堆定植后期或散堆排场前期,常在接种部位,即菌种块周围长出一些幼耳。这些幼耳的菌丝体尚未深入到耳木中,吸收不到更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生活能力弱,不必过分关注。防止喷水过多,引起幼耳溃烂。排场后 30 - 60 天,便可立架出耳。

    八、立架管理

    1、立架的方法

        两头用 4 根长约 1.5 米的木杆做成两个“人”字形木架,将横梁置于交叉处上面,横梁距地面约 70 厘米,耳木斜靠于横梁的两侧成“人”字形,斜靠的角度以 45 度为宜。雨少地区的角度可小些,雨多地区角度可大些,耳木之间要有 5 厘米以上的距离。起架时,为使横梁两侧的耳木受光均匀,架子最好南北走向。这样阳光在上午可以照射横梁东侧的耳木,下午照射横梁西侧的耳木。如果场地坡度较大,架子应沿场地的等高线方向延伸。

    2、立架后的管理工作

    温度和光照:立架后场内温度随气温的升降而变化。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24 - 28℃,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 20 - 28 ℃。应将温度控制在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内。夏季光照强烈,气温常超过木耳生育的高温极限,容易出现烂耳和树皮暴裂脱落现象。为降低温度,一般可搭简易荫棚或遮荫网。

    水分:保持干干湿湿的外界条件。在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若遇到干旱,采取人工喷水,保持耳木有足够的水分及环境有较大的湿度。每天喷水 1 - 2 次,连喷 6 - 7 天,然后停 3 - 4 天,以增加段木中的空气,促使菌丝发育;然后再喷水,促进耳芽生长,10 - 15 天收一次木耳。温度高时,应在早晨和傍晚浇水,每次约 2 小时,不宜在中午喷水。中午气温高,喷水后容易引起烂耳。浇水量应按天气、耳木的水分含量情况灵活掌握。晴天,对硬质耳木、新耳材应多喷。一般连续喷几天,开始要多喷,使耳木吸足水分,以后少喷,只要维持耳木湿润、耳片舒展即可。雨季来临前,将耳架塔陡些,以减少吸水量,延长耳木寿命。每次采耳后停止喷水,让耳木在阳光下晾晒,以降低耳木内的水分,增加透气,促进菌丝发育。晾晒时间的长短,按光照强弱、气温高低、风力大小,耳木粗细等而定,一般为 5 - 7 天。待耳木两端截面重新出现裂纹时,可恢复喷水作业。晾晒耳木期间遇雨时最好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淋雨过多,影响菌丝向材心生长。耳木晒好后再继续喷雾。这种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既有利于菌丝生长,也有利于子实体的发育。必须注意,浇水要用洁净的水,不能用污水、泥水及被化学药物污染的水。另外,浇水时雾滴要细,严禁泼浇。

    及时处理烂耳耳木:6 - 9 月份高温多雨期,成熟的木耳容易腐烂发霉。腐烂的汁液流到健康的耳芽上时会引起大量霉烂,故应及时采收或处理,并注意防雨。烂耳严重者,应用清水冲去烂耳黏液。洗后晾晒 5 - 7 天,以便重新长出耳芽。

    九、采收与干制

    1、成熟度的鉴别

    木耳从春季起架后到深秋,只要条件适宜,都能长成成熟的耳片。耳片成熟后,不论大小都要及时采收。黑木耳成熟的标准是: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向上卷曲,收边;耳体柔软,弹性减弱,下垂,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小,变细、直立;颜色转浅,由黑色变成褐色;腹面产生孢子。

    耳芽刚长出时,颜色深褐,通常呈粒状或杯状。随着不断生长发育,逐渐展成波浪式叶片状,多皱褶,耳片向内卷曲,有弹性,耳根较宽扁,以后颜色逐渐变浅。过早采收、木耳产量低。过度成熟的耳片,容易发生流耳、烂耳。

    2、黑木耳的季节分娄

    春耳是指入伏前生长的黑术耳:此时的黑木耳朵大、肉肥、色泽灰黑,吸水膨胀率大,严量占全年的 70%,质量最佳。采收时应采大留小,让未成熟的耳芽继续生长。

    伏耳是指入伏后至立秋生长的木耳:此时的黑木耳朵大、肉薄、色黑、吸水膨胀率比春耳差。同时,因气温高,虫害多,细菌繁殖快,容易腐烂,流耳严重。因此只要耳子开片,应大小一起采。伏耳产量占全年产量的 10% 左右,质量差。

    秋耳是指立秋后长出的木耳:其质量比伏耳好,比春耳差,朵小,肉中等厚,吸水膨胀率小,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 20%。采收时应大小一起采或采大留小。

    3、采收

    最好在雨后初晴、耳片稍干、耳根尚湿润时采收或清晨露水未于时采收。这时耳片柔软,不易破碎。采时不要碰伤附近的耳芽和耳根下的菌丝。如遇连续阴雨,成熟者雨天也要采收。在雨天万一采收不完,可用塑料薄膜将耳木盖住,防止继续淋雨,造成流耳。采耳时,用手指将整朵耳片连同基部一起捏住,稍扭动,可将耳片完整地采摘下来,这样采摘的耳片朵形完整、等级高。结合采收将耳木上、下、内、外翻转,使之均匀接受阳光和潮气,减少腐烂,促进多结耳。采下的木耳应放在洁净的筐篮中,采耳时随时剔除耳木上的杂菌。

    4、干制

    采收的黑木耳应及时晾晒。晾晒时不宜多翻,以免卷成拳耳;雨天采收的可暂时摊到干木耳上,让其暖玄一部分水分,天晴后再晒干。鲜耳上有泥沙或木屑、树皮、草叶等杂物时,用清水漂洗干净后再晒。

    阴雨天采收的黑木耳,最好用烘房或烘箱烘干。烘干时要严格控制温度,一般以 55℃ 为宜.最高不能超过 65℃。新鲜的黑木耳含水量大,一般干鲜比为 1:10 - 1:16。干木耳的标准含水量不宜超过 14%。

    十、越冬管理

    段木栽培的黑木耳,一年接种可连续采收三年。第一年栽培,当年开始出耳采收,第二年进人生产期,第三年采收结束。南方 11 月份末、北方 10 月份气温下降,黑木耳停止生长。当外界温度降到 5℃ 以下时,耳木中的菌丝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将耳木从“人”字架上撤下,集中后进行越冬管理。实践证明,耳木越冬管理是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管理得好,可连续产耳三年;管理不当,第二年出耳即会受到明显影响。

    越冬管理因耳木状况不同,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平铺堆放:第一年的耳木,质地坚硬,应平铺排场越冬。方法:在地面上放一根枕木,然后将耳木一根根横放在上面,一头着地,一头架空。这样既能保持水分.又能防治霉烂和白蚁危害。在冬季雪大的地区也可采用两头都垫枕木堆放。到第二年 3 - 4 月份,气温回升.待耳芽发生后再散堆起架,进行出耳管理。

    2、“井”字形堆放:第二、三年的耳木已开始腐烂.可堆叠成“井”字形越冬。耳木保持比较干燥状态,可延长使用寿命,排场和堆放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耳木和树皮。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