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菌物综述 » 正文

    西峡食用菌(香菇)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日期】:2013-07-26  【来源】:易菇网  【作者】:西峡县惠多利商贸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杨一凡
     
      完善产业化经营体系,香菇产供销实现一体化。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打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修补完善产业链条,把香菇这个“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培育合作经营龙头。为了提高菇农进行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我们引导香菇种植大户发起成立香菇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组建了25个香菇专业合作社,两年内合作社将覆盖全县所有香菇专业村。实行基地备案,引进购销龙头。依托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这个平台,引进国内38家香菇出口企业入驻西峡,与农户联合建立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参与基地备案,形成了“公司+基地+标准化+菇农”的产销模式。建设“西峡香菇城”,孵化加工龙头。在县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了占地650亩,总投资1.2亿元的“西峡香菇城”,拉长产业链条。建成后,可容纳20余家香菇出口加工企业和一个香菇检测中心,年可加工香菇5000吨,产值3.5亿元,可实现出口创汇1亿美元以上。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香菇生产技术实现普及化。强化标准化知识培训。把实施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作为一项基础性、常规性工作来抓,对菇农、技术员、经销员进行培训,将西峡香菇技术汇编成册,分发给示范区菇农。年举办县级培训班8期,参训人员达到3万人次,把西峡香菇种植管理技术、贮藏技术、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手册,发放到所有种植户手中;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15次,组织专家,分乡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标准化培训,保证了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辖区重视标准化的浓厚氛围。在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等新闻媒体中发表信息和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使香菇基地标准化建设深入基地、深入菇农。
      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建立了西峡县香菇标准化出口基地。为使西峡香菇顺利出口,必须高标准建立香菇标准化出口基地。按照香菇生产“五个统一”及“三改四化”的基地建设标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在全县16个乡镇高标准建立了56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回车、五里桥、丁河、重阳、西坪、寨根等基地初具规模。所有基地规模均在10万袋以上,基地棚架全部采用水泥杆,道路全部硬化,并配备了供水设施。各标准化基地设立管理员和植保员,监督、负责标准化生产,建立生产各个环节的检测、登记、生产、管理备案制度(见图2)。
      同时结合山区乡镇特点和优势,2012年在北部七个乡镇打造百公里香菇长廊,在沿线高标准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基地为依托,组织兴建香菇专业合作社,引进龙头加工销售企业,形成“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达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合作化经营效果。
     
    QQ图片20130726164836
       图2  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
      贮藏保鲜和加工能力具备了一定基础
      西峡在以干菇销售为主的同时,在312国道沿线的丁河、重阳、西坪等乡镇建设保鲜库300多座,库容量达3万吨,可贮藏保鲜半年之久,其中达能公司、果然风情等公司各建3000吨保鲜库一座,确保了鲜菇的保鲜能力。同时,香菇丁加工厂、香菇酱加工厂达几家。2010年建成的仲景牌香菇酱厂年销售量达3.6亿元,税利2.5亿元,从而使鲜菇和各类香菇深加工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地和各大超市。
    市场建设全国闻名
      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改善香菇专业市场的基础设施,扩大市场规划,年交易额达到12亿元。目前,双龙香菇市场已成为集购销、分级、加工、包装、保鲜、贮运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业界公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香菇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市场”。同时,培育形成了丁河、重阳、米坪等卫星市场,使西峡食用菌集散能力明显增强。
      从1993年开始筹建的西峡县双龙香菇交易专业市场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南距西峡县城25公里,311国道与331省道穿境而过。市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拥有专业门店800多家,外地常住客商1000余人,长年从事香菇加工、分级、购销的人员10000余人。该市场初建时年交易额还不到千万元,但随着市场的成熟、购销渠道的完善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扶持,双龙香菇市场迅速发展起来。1995年市场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1997年达到5亿元,2008年达8.8亿元,2012年突破16亿大关,年购销香菇达8万吨,红香菌、木耳、山茱萸等其他食用菌和中药材2万吨,直接、间接创汇8000万美元。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1992年初,县政府成立了县食用菌研究所,从县农业系统抽调农大毕业生或高级农艺师开展食用菌研究工作,并与上海农科院合作,于1998年成功研制出适合西峡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9608”香菇新品种,促进了全县香菇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大提升。坚持“科技兴菌”战略,发挥科研中心作用,坚持研究一批、推广一批、储存一批,科研所每年研究、试验、推广1-2个新品种,同时注意从香菇生产实践中总结研究新的技术,县科研人员在丁河镇木寨村、邪地村与菇农结合研究出了装袋机,大大提高了装袋速度和生产效率,并根据昼夜温差和棚膜的通风度总结出了《催花育花技术》,极大提高了花菇率和货物产质效益。2009年又在县产业集聚区建成西峡县食用菌工业园区,内设实验室、研究室、加工中心等。
    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菇农种植积极性不断提高
      承受着“科研+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格局的形成,全县香菇种植规模已扩大到8000万袋,菇农总数达3万户,从事香菇产、供、销的总人数达26万人,袋均效益达8-13元,全县香菇总产值达4.6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50%来自香菇产业。目前,这一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