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菌物综述 » 正文

    喜忧参半话天麻——以宁强天麻产业为视角


    【发布日期】:2020-11-17  【来源】:易菇网  【作者】:王志成
    【核心提示】: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襟陇连蜀,是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重要门户和黄金通道。全县拥有天麻菌材林11,2万公顷,储蓄量371万立方米,有适合种植生态天麻的林地50万亩以上,大部分是栎类等林木,菌棒资源丰富,是野生天麻的优生地域之一。这些都构成了宁强县发展天麻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襟陇连蜀,是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重要门户和黄金通道。西成高铁、宝成、阳安铁路纵横县境,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宁强还是汉江的发源地。境内大部分海拔800-1800米,属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全县拥有天麻菌材林11,2万公顷,储蓄量371万立方米,有适合种植生态天麻的林地50万亩以上,大部分是栎类等林木,菌棒资源丰富,是野生天麻的优生地域之一。这些都构成了宁强县发展天麻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区位优势。
          一、天麻产业的回顾与成绩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面对当时野生天麻越挖越少,市场脱销,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人们对号称神麻的天麻,展开了野变家栽的探索。特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徐锦堂、冉砚珠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和宁强当地工作人员密切协作,潜心研究,于1972年研究成功野生天麻变家栽技术,并取得了3项重大科研成果:1978年野生天麻变家栽技术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研究”获得陕西省1979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在宁强县党政的重视下,并与1976年5月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县级天麻研究机构——宁强县天麻研究所,致力于在全国推广天麻生产科技成果,为全国天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来,历届宁强县委、政府立足县域优势,对天麻生产以一贯之地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大力推进天麻产业规模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又将天麻生产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全县天麻产业累计投入资金5730万元,实施项目144个,带动981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2020年,县政府又制定出天麻产业发展新规划,出台了宁强县扶持天麻产业实施办法。全县发展商品麻2.6万亩,种麻4000余亩,有天麻两菌生产企业23家,加工企业56家,经销商160余家,天麻种植企业115家,年产鲜天麻3万吨,产值超过8亿元,长期的天麻栽培实践,培育出了一大批掌握天麻生产技术的麻农和土专家,支撑了全县和周边地区天麻稳定发展;种植天麻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户在400户以上,鲜天麻产量占到汉中地区的50%以上;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成为全国知名的天麻重点产区之一。
          二、现状分析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天麻野变家栽已历时近半个世纪,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从山间采挖野生天麻采用“三下窝”栽培法(即种麻、鲜青冈棒和野生蜜环菌索同时下窝)到菌棒伴栽法,再到菌床栽植法,直到今天的天麻有性繁殖,宁强的天麻生产从星星点点的人工栽培到千家万户的遍地开花,从小打小闹的粗放经营到形成主导产业的逐步规范化大面积种植,这期间,广大麻农和科研人员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不言而喻的,经受的挫折和教训也是深刻而丰富的。由此推动了天麻生产大面积成功发展,天麻市场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供大于求的形势已经到来!天麻再也不是求大于供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天麻,这种珍稀中药材曾几何时一味难求的走俏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天麻无性和有性繁殖技术的成功推广,全国天麻年种植量保持在15-20万亩,年产干天麻2万吨左右,种植农户15万户左右,涉及天麻产业的企业、合作社3000多家,天麻产业种植加工年产值500亿元左右。这种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既可喜可贺,同时,也给宁强乃至汉中地区的天麻生产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思考。如何在方兴未艾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继续保持天麻生产科研领头雁的地位,乃至天麻重点产区多年形成的自身优势,这就不由得我们不冷静思考,直面严峻的现实,未雨绸缪,预作筹划,以免在激烈的天麻市场竞争面前,相形见绌,丧失先机。根据笔者的观察思考和最近一个时期对宁强天麻产区及天麻交易重点市场燕子砭镇的调研走访,我觉得,目前的宁强天麻生产尽管成效显著,毋庸置疑,但形势依然是喜忧共存,不容乐观。
          (一)种植方面的喜与忧。从种植规模上看,已突破2.6万亩大关,不论是面上还是大户或基地都呈空前少有的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但从种植技术上看,大部分农户还是沿用过去那种简单粗糙的种植技术,靠天吃饭,只求种植数量,不管收入效益;再则,有的地方大户或基地野外种植场地难选,大棚或室内种植沙土资源短缺,有的甚至购沙种植,无形中加大了天麻种植的成本。
          (二)管理方面的喜与忧。在浅山川道采用大棚、室内种植天麻的相对好管理,成功系数大。而相对分散种植的农户和高山偏远专业户,管理粗放,老鼠、野猪危害,病虫害、杂菌感染以及淋雨天气等是天麻管理过程中防不甚防的自然灾害,一旦遇上,就有血本无归的可能。而且这种现象,据调研,各地年年都有且不在少数。
          (三)品质方面的喜与忧。其一,当前鉴别天麻品质的唯一标准就是天麻素含量指标。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家种的,大棚的还是室外的,高山的还是川道的,天麻素含量一般都能达到一定含量。其二,天麻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随着天麻产业的深度开发,昔日珍稀的神麻,如今已逐渐走上寻常百姓家庭的餐桌,从而也消化了相当数量的商品麻,为天麻产业打开了一条新的销路。但无性繁殖,也渐渐显示了种麻退化的趋势和隐忧,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和乌红天麻杂交技术将会使天麻野生基因难以保留。将天麻作为百姓餐桌上的蔬菜烹调,客观上也淡化了天麻的药材属性。为此,坚持天麻回归原生态的研究,如何确保宁强天麻的原产地、地道性、医药疗效既是当前也是今后需要长期关注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
          (四)技术方面的喜与忧。尽管目前已恢复再建了宁强天麻研究所,设立了宁强天麻专家工作站,并和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天麻科研协作机制等。天麻科研工作又呈现出重振雄风之势,出现了可喜局面。但随着天麻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当务之急,一是天麻“两菌”(萌发菌、蜜环菌)母种来源混乱,萌发菌、蜜环菌退化严重,将直接影响天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二是缺乏种植规程,农户凭经验种植天麻,缺乏标准化的种植技术规范和保障设施,导致天麻品质不稳定,产量低、外观差、故而价格偏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总体来看,对天麻种植、加工方面的技术创新较少,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栽培、加工模式上,对制约天麻产业跨越发展的瓶颈关键技术环节突破不多,限制了天麻产业的更大发展和在全县脱贫攻坚及县域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
          (五)销售方面的喜与忧。欣闻每年11月前后县上都要召开宁强天麻贸易洽谈会,加大对外销售宣传力度;一些地方还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并统一技术管理、回收产品、加工销售;或成立天麻协会,或通过电商平台对外销售。如宁强县燕子砭镇年均天麻产量4000余吨,收入8000余万元,天麻已销往四川、云南、湖北等城市,部分产品出口韩国、日本,集市已成为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最大的天麻交易地。一个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网络在宁强已初步形成。但众多游离于合作社、协会之外的偏远单家独户、小规模种植户也还存在一个天麻销售难的问题。
          三、应对措施与展望
          1、以质取胜,突出重点。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尤其是要追求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转换。譬如乌天麻,这种高海拔生长的稀有天麻品种,天麻素含量高,药用价值大,且经济价值高,价格是一般普通黄天麻的二至三倍,深受用户欢迎,市场前景广阔。宁强目前虽有高山繁育基地,但种植规模有限。宁强现有商品麻2.6万亩,适应乌天麻栽植的高海拔地区广阔,如能第一步使乌天麻达到五千亩,第二步达到一万亩,继而能使其占到天麻发展的半壁江山,这样,不但商品价值效益可观,而且在全国天麻市场上的份额也不可小觑。
          2、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一是要提升“两菌”的研发生产能力。尽快建立宁强天麻两菌研发产业园,加大对天麻“两菌”的研究,提高规范程度,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顾问,筛选培育出优良的天麻萌发菌和蜜环菌,广泛推广应用,并积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二是规模化、规范化培育发展天麻菌种的生产企业,除保障全县天麻两菌集中供给的同时,力争能进军并占领全国相应的天麻菌种市场。
          3、规范种植技术。选择稳定高效的栽培技术。鉴于目前天麻生产点多面广,种植技术和操作方法各地不尽规范,为此,需对目前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栽培技术进行梳理优化,将经过试验、大田检验获得稳产高产的定型技术予以推广,淘汰落后的栽培技术和方法。如此,既便于统一管理,又不至于因栽培技术落后而致天麻减产。从而使天麻生产行稳致远,稳定高产。
          4、拓展天麻应用领域。加大包括药品、保健品和食品的研发。抓住国家药监局在2018年2月将天麻列入药食同源名录这一有利时机,通过招商引资,支持鼓励本地和外地一些有科技实力的公司厂家,开展天麻药食同源产品的深度研发,吸引和转化一批实用专利项目。以打开商品天麻新的销路,增加商品麻的附加值。
          5、建设新兴的天麻交易市场,促进天麻商品流通。选址阳平关镇,建设区域性天麻交易市场。鉴于该镇地处陕甘川交汇地带,且宝成线、阳安线纵横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历史上就是三省通衢、物资集散地,加之比邻的燕子砭一带业已形成了三省自发的天麻交易市场,故应着力将阳平关镇打造成新兴的天麻交易市场。包括仓储、产品展示、信息发布、大数据中心、电商交易、物流、市场秩序维护等服务体系,有力辐射陕甘川,进而使之成为全国重要的天麻交易集散地。
          6、营造天麻文化,整合宣传资源。宁强作为全国天麻野变家栽最早发源地之一,筚路蓝缕,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艰辛而辉煌的历程。期间,涌现了以徐锦堂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模范,还有众多的在栽培天麻一线辛苦劳作,摸索实践,创造天麻奇迹的麻农和土专家,更有创办企业、基地,通过发展天麻产业来帮扶群众脱贫的企业家。可以说,天麻文化、天麻情结和情缘已在宁强深入人心。为了宣传这种文化,弘扬宁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有必要通过文学等多种形式来推而广之,既是对外传播,也能鼓舞宁强人民不畏艰险,继续勇攀天麻生产的新高峰。初步设想:
          (1)可发动本地和外地文学界人士,创作天麻电影或电视剧文学剧本,拍摄传播后,既可宣传宁强的天麻生产,也是不可多得宣传宁强旖旎风光的旅游片。也可邀请作家诗人来宁采风,通过诗文等来宣传宁强的天麻生产。还可以编创一些天麻采挖、栽培的小歌舞。使外地客商游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2)在县城建立综合性的天麻文化学术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天麻药用历史,天麻野变家栽的历程,天麻应用的前景,以及宁强天麻生产科研的最新动态。使其成为辐射陕甘川地区乃至全国的天麻学术交流平台和载体。
          (3)挖掘传统羌族工艺,制作风格独特的天麻手提袋,天麻礼品盒,既便于销售,又潜移默化的宣传了天麻。
          (4)县域宣传各有关机构、农业、林业、自然资源、发改、经贸、市场监管等各有关职能委办凡涉及天麻和中药材发展的相关部门,都要围绕发掘宁强天麻文化,宣传天麻生产,共念一本“天麻经”,形成强大的对外宣传合力,营造浓厚的天麻文化氛围,共同为提高宁强天麻县在全国的知名度,为宁强天麻走向全国而努力!
          (作者:王志成  系汉中市老科协人文社科专委会会员,陕理工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关键词: 天麻 宁强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