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菌物综述 » 正文

    高寒山区错季食用菌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5-04-17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核心提示】:高寒山区错季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是真菌,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约为5公斤,并以10%的速度增长,并且主要依赖进口;我国随着营养结构的改变,市场需求量也在增加。我国食用菌产量约占世界的60%,主要产区在南方,主要季节在秋末春初,受气候因素影响,春末秋初期间鲜菇产出量极小,而河北省涞源县7月中旬前、8月下旬后最高气温一般超不过30℃。这一自然气温正是生产中、低温食用菌的最佳温度。抓住夏季食用菌市场紧缺俏销的时机,大力发展涞源县错季菇生产,既可满足华北地区市场需求,又可使农民致富.为提高种植技术,下面介绍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在分类学上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是目前唯一进行全球性栽培的食用菌,产量居世界首位。双孢菇蛋白质含量居食用菌之首,核甘酸、维生素含量丰富。市售“健肝片”的主要成分是核甘酸,对肝炎有一定疗效。双孢菇含有的酪氨酸氧化酶,对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菌盖初期半球形,后呈平展形,直径5~15厘米,表面光滑,白色,肉厚。菌柄白色,近圆柱形,直径1~3厘米,长可达5厘米以上。
      二、生活条件
      (一)营养
      双孢菇是草腐菌,生长发育需要的碳素营养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获得。所需要的氮素营养可通过腐熟的牲畜粪等获得。因此,农作物秸杆和各种粪肥可作栽培蘑菇的培养料。但这些培养料必须经过腐熟才能更好的被分解利用。
      (二)温度
      菌丝体生长温度是4~32℃,最适温度为22~24℃,在10℃以下,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是6~22℃,最适14~16℃。适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快、菌柄短、菌肉厚、质量好、产量高。低于12℃,子实体生长缓慢。16℃以上,子实体虽然生长快,但菌柄细长,皮薄,易开伞,质量差,产量低。
      (三)湿度
      菌丝体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菌丝多而纤细。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覆土的含水量保持18~20%,空气相对湿度85~90%,空气湿度超过95%,菌盖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若低于70%,菌盖表面变硬,易空心、白心;低于50%,停止出菇,菇蕾会枯萎死亡。
      (四)空气
      蘑菇属好气性菌类。菌丝体阶段、子实体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出菇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以下,否则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长,易开伞。
      (五)光线
      双孢菇在黑暗的条件下也可生长发育,而且子实体洁白、圆整、质量好。光线强菇体变黄,品质下降。
      (六)酸碱度
      菌丝体阶段PH值为6.5~7为好。由于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碳酸和草酸,使培养料变酸,故在接种时,培养料PH值应调到7~7.5,覆土的PH值调到7.5~8。
      三、栽培技术
      (一)菌种
      原始菌种用新选育出的适宜夏季栽培的9801菌株,母种用加富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用菌种瓶培养的麦粒菌种。
      (二)栽培场所
      1、日光温室
      一般长50米,宽7.5米,两层架式栽培。
      2、简易拱棚
      长20米,宽2.5米。
      3、改造菇棚
      用普通闲房加以改进。
      (三)栽培场所设置与消毒
      菇床可用木材、水泥或三角铁制成床架。床架根据温室高度确定层数,每层距离66厘米,最底层距地面20-30厘米,最上层距温室顶部80-100厘米。床宽1.3-1.5米,床列之间距离60-80厘米,菌床四周挡以围板,围板高16-20厘米,床架一般与温室走向垂直排列,长度以温室大小而定。床架必须牢固,以利操作安全。
      在培养料进入温床架前或废料出室后,都要对温室进行全面消毒。床架可用5%石碳酸消毒,室内可用甲醛或高锰酸钾消毒。用药后密闭温室1-2天,然后通风。
      (四)培养料配方(按100平方米计算,单位公斤)
      玉米秆2500(玉米秸秆压扁,用铡草机切成10-20厘米段),干粪(牛粪、羊粪、鸡粪等)1500,生石膏粉或碳酸钙50,过磷酸钙50,生石灰50,添加剂15,发酵剂10,尿素10。
      (五)培养料发酵
      一般在播种前,一个月开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干粪预湿、预堆
      干粪加水拌湿、成堆、升温后2-3天翻堆一次。
      2、秸杆预湿、预堆
      用1%石灰水浸泡、捞出,堆积,升温3-5天。
      3、发酵剂预发
      50公斤玉米芯和10公斤发酵剂加水拌匀,堆放,升温2-3天。
      4、建堆
      底层先铺2.0米宽,15厘米左右厚的秸杆,然后铺一层4-5厘米厚的粪,其上再铺15厘米左右厚的秸杆,接着再铺一层粪,这样堆叠三层时,第三层加一定量的发酵剂和添加剂,直到堆建好加完为止,第四层加一定量尿素(纯鸡粪不加尿素),堆建好加完,另外,还要加一定量的石膏或碳酸钙。这样循环堆叠,一直堆到高1.5米,宽2米,长度不限,堆顶成龟背形即可。一般12-13米的料堆,可供110平方米的菇房栽培之用。堆料时要调整料的水份,做到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一直到料堆四周有水溢出为止.一般这样的堆料第四天左右料温会升到70℃左右。
      5、覆盖料堆
      培养料堆制成后用草包或草片覆盖,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雨淋流失养份。
      6、翻堆
      当料堆到一定时期就要及时翻堆,共计4次。一般第一次翻堆距堆料期约6-7天,以后隔5-6,4-5天,4天各翻一次,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翻:建堆后6-7天,当温度由60-70℃降温时翻,翻堆时加入一半石膏或碳酸钙,再加入一半过磷酸钙,还要加足水份。
      二翻:第一次翻堆后5-6天进行,加入另一半过磷酸钙和一半石灰,再加入剩下那部分石膏或碳酸钙的一半,此次翻堆还要
      注意调节水分。
      三翻:第二次翻堆后4-5天进行,把剩下的石膏或碳酸钙和石灰都加进去。
      四翻:第三次翻堆后4天进行,此次加入一定量的甲醛和敌敌畏杀虫灭菌。
      注意:翻堆时将粪草料拌松拌匀,内外上下翻透,均匀,水分不足时适量补充。
      (六)播种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铺平拍实,厚15-20厘米,当料温降至28℃时即可播种。播种有三种方法:穴播、条播和撒播。我们采用撒播。
      播种前与菌种接触的手、器皿及其用具均要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消毒。菌种用手捏碎成黄豆粒大小或成散麦粒状,2/3菌种撒在料表面后,用木板轻轻地把菌种压入料内,剩余的1/3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并使菌种与料层紧密结合,然后覆一层培养料(约1-1.5)厘米),料面上覆盖地膜保温。播种量每平方米1.5瓶左右。
      (七)播种后管理
      1、菌丝生长阶段管理
      从播种到覆土是菌丝生长阶段,也叫发菌期。在此阶段应加强管理,促进菌丝生长,防止杂菌发生。温度控制在23-25℃,相对湿度70-75%。播后几天内应以保湿为主,湿度小可向料面喷水,还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促进菌丝生长。播种后3-4天通风,菌丝长入培养料后,逐渐加大通风换气量。此阶段还要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若播后一周仍不萌发新菌丝,可及时补种。发现杂菌应及时处理。
      2、覆土
      覆土是菌丝生育到一定程度,在培养料上覆盖一层土粒,
      这是促使蘑菇子实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1)覆土选择:应选择吸水、保水性能好的壤土,PH值以6.7-7.0为宜,覆土不宜选择耕作层的土壤,最好选择30厘米以下的壤土。
      (2)覆土材料配方(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用量)
      耕作层30厘米以下的土壤4立方米,挖出后,曝晒3天以上。晒干后过筛成粗土粒(直径1.5厘米)和细土粒(直径0.5-0.8厘米)备用。覆土辅料配方:过磷酸钙15公斤,石膏粉18公斤,干发酵料(下种时剩一小部分,晒干,粉碎)5%,石灰15公斤,添加剂15公斤。
      (3)覆土时间和方法
      一般在播种后18-20天,菌丝长到料厚2/3时即可覆土。覆土时,先将土粒喷水到半湿(含水量18-20%),然后检查料面干湿情况,如果料面过干,应在覆土前2-3天喷水一次。先将粗土均匀地覆在料面上,厚2.5-3厘米,用木板轻轻拍平,然后调水喷湿,喷水要量少次多,即每天喷4-6次,连喷3-4天,最后使土壤含水量达60-65%,粗土覆后7-10天,当菌丝爬出土粒时,再覆1厘米厚的细土粒。
      3、覆土后的管理
      一般正常情况下,从覆土到出菇约需20天左右,此期间蘑菇菌丝逐渐发育成子实体,要精心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子实体形成。温度应控制在14-18℃,空气湿度保持在85-95%,加大通风量,保持空气新鲜,应覆盖草苫,使室内保持弱光或黑暗条件。当土粒表面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子实体原基时,管理的中心是控制湿度和保持温度,每天要往培养料上喷水保湿,一般每天喷水1-2次,喷水量要小,水雾要细。当原基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加大喷水量,每天1-2次,每平方米喷水800毫升。采菇高峰期适当减少喷水量,每采完一批菇后要重喷一次水(喷水时喷头朝上)。
      (八)采收及采后管理
      适时采收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当子实体充分长大,未开伞前及时采收。还应根据收购单位的要求适时采收,一般每天采收2次。采收时,手捏菌柄轻轻旋转,连根扭下,丛生菇成熟不一致时,可用小刀轻轻割下大菇,切勿伤及小菇,采收后及时用利刀把菇柄下端带泥的部分削去,并分级放置,采下的菇要轻拿轻放,以免菇体损伤变质。
      一般播种一次可采收4-5潮菇,每次采收之后,要及时清理料面上的死菇和残留物,并把采收留下的孔洞用土补平,然后重喷一次水,并要加强管理,促使下潮菇形成。采3潮菇后,培养料内营养大量消耗,不能满足正常生长的要求,可进行追肥,使用的追肥通常有以下几种:
      1、人、畜尿液
      经发酵腐熟,再煮沸30分钟,冷却后稀释3-5倍使用。
      2、葫萝卜等根菜类煮液
      将萝卜切成片,煮沸30分钟,取滤液稀释2-4倍使用。
      3、1%葡萄糖或蔗糖溶液
      4、菇脚水
      菇脚洗净煮沸10-15分钟,取滤液稀释5-10倍使用。
      5、0.1%-0.4%尿素或硫酸铵溶液
      四、病虫害防治
      夏季种植食用菌,因室温较高,容易发生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见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