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良工机械有限公司
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栽培技术 » 正文

    张亚:羊肚菌栽培之覆膜技术


    【发布日期】:2016-07-11  【作者】:张亚
    【核心提示】:覆膜技术是如何对项目实施起到了全方位的促进作用。
    羊肚菌 
    羊肚菌8
      又是一年初夏,踏上回内蒙的列车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提着给小伙伴们准备的羊肚菌礼品盒,想着他们终于可以品尝到我的杰作!往年供不应求如今价格腰斩,接下来技术继续会一点一滴的向前推进,在列车上闲暇之时给大家讲讲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创新:———羊肚菌之覆膜技术。
      在今年“2016羊肚菌栽培技术交流会暨现场观摩会”,以及第三届(金堂)食用菌博览会“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路在何方?”论坛上,针对很多朋友提出北方羊肚菌栽培出路问题的时候,我做了两点回答:一是北方羊肚菌栽培适宜年后土地消融时开始进行!二是覆膜技术的大田应用!
      这两个命题在这里我需要特别的说明一下,羊肚菌北方栽培在年后进行不仅仅是从技术角度提出的,因为13年开始我们在内蒙的赤峰开始尝试北方大田羊肚菌的栽培,栽培于当年9月底进行次年5月开始出菇,在此期间周期长达8个月之久!资本运作较南方最快40天出菇差距巨大,运作意义不大!加之北方气候与南方气候差异较大,品种的适宜性是个大大的问号。极端的低温与长期的冻土对羊肚菌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几年间最高产量未有突破两百斤,所以北方技术的延伸一直围绕周期与产量展开!结论就是年后土地消融期栽培可以很好的解决两者的矛盾,现在北方羊肚菌大田初春栽培也初步取得成功。
      初春的北方温差大风速快湿度小,以西北地区气候条件尤其恶略,在这个过程中多有造成大田地面失水干燥,原基幼菇大量夭折的情况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在南方应用比较成熟的覆膜技术应用到北方羊肚菌栽培就显的格外的重要了。
      以上部分聊的有些跑题,不过可以印证羊肚菌栽培覆膜技术之重大意义,如下我们聊覆膜技术是如何对项目实施起到了全方位的促进作用。
    羊肚菌1
      我们在用地膜的伊始之初是应用白色地膜在羊肚菌大棚内拱建小拱棚(如图1),后来改成黑色地膜直接覆盖,因为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黑色地膜对羊肚菌的产量有很大提升,且解决了如下问题:
      第一:保湿
      湿度对于羊肚菌栽培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北方地区在播种期间伴有大风干旱等情况的发生(如河南、山西、陕西、内蒙等地日照情况长、干旱少雨、蒸发率高等偏干气候类型),土壤湿度极易因此而变化,当前的栽培技术中,覆土层厚度一般在3厘米左右,在播种后天气若持续晴好或伴有大风天气,表层土失水干燥会造成羊肚菌发菌情况偏差或较弱,部分未能覆土的菌种因此脱水失活,在这样的情况下覆膜保湿意义则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防涝
      大田栽培因其区域内气候类型不同,以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地区栽培季节雨水偏多,如四川宜宾、重庆彭水、湖北恩施、宜昌一带都属如是类型,连绵的雨水有可能持续一月或数月,不仅影响栽培工作的进行,且会造成土壤湿度偏大,菌种腐烂不萌发等情况的发生,深开沟虽不至于造成厢面积水,但遮阳网棚上的滴水会对厢面造成破坏,即使发菌状况较好也同样会遭受一定的损失,所以地膜的应用在该区域是简单易行、低成本的有效防涝措施。
    羊肚菌2
      第三:避光
      避光这一点是针对黑色地膜而言的(注:本章节所讲述的所有优势都是基于黑色地膜而言)。羊肚菌和常规食用菌类似,光线会对菌丝的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菌丝在偏黑暗的环境下发菌速度较快、菌丝浓密、健壮。如陕西的汉中地区、山西的晋中地区、河南的三门峡地区在栽培季节光线强度依旧很高,栽培种在下地后受到光线抑制后长势减弱,最终造成土层内菌丝基数有限,对后期出菇造成较大的影响。
      第四:抑制杂草
      大田栽培羊肚菌一般在水稻田里进行,随着春天的临近大田里的草也悄然的开始生长,当羊肚菌到了出菇的季节,杂草已经占据了整个地块,不仅为蛞蝓等害虫提供了栖息环境,而且羊肚菌在杂草中受其限制菇脚长势快,商品性变差,出货率降低,更是降低了羊肚菌的商品价值,加之后期温度升高,草丛中通风情况差极,更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使羊肚菌遭受细菌、真菌病害的危害,造成损失(注:有人会想用除草剂,实际情况是除草剂同样会对羊肚菌造成影响,以及农药残留,慎用)。
    羊肚菌3
      第五:加快积温
      栽培时节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在计划下种的阶段没有及时的下种,只要是在未冻土前,-5至10度左右,依然不影响菌丝的迅速萌发很生长,覆黑色地膜可以加快积温原因在于太阳光的照射下,黑色地膜一方面吸收光线产热增加地面温度,同时也能有效的保持一部分地温的散失,最大限度的从物理层面增加了土壤内的温度,有助于羊肚菌菌丝生长,促进菌丝发育,也大大拉长了羊肚菌的生产播种周期和缩短了出菇周期。
      第六:节约成本
      在聊这个环节的时候我们先说说“节约成本”这个概念,我想在这一部分我们团队是有发言权的,每年我们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对成本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对于直属基地要求三年一周期的投入为“4、3、2方案”,也就是第一年四千元每亩,第二年三千,第三年两千,对合作基地而言三年一周期的投入为5、4、3,也就是五千、四千和三千。实际情况,也有执行成本更低的基地,如重庆彭水基地,栽培羊肚菌第四个年头(50亩),已经开始执行每亩1500元的成本投入。那么成本为什么可以这么低了,答案一定不是“木屑自己碎”“竹竿自己砍”“地自己耕”之类的。成本的降低是需要技术的革新:栽培工艺的革新、管理技术的革新!仅从“自己干”“杀点价”“减点工”上边去寻求成本的降低力度是有限和不实际的。
      覆膜技术为何可以实现羊肚菌整个栽培成本的迅速的下降?
      1)羊肚菌菌丝生长是非常迅速的,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24小时甚至可以长到1.5~2CM左右,覆膜后的菌种基本不受大风、雨水、干旱、光照等因素的抑制与破坏,发菌速度与菌丝茁壮程度自然较好,所以菌种用量从之前的300袋可以降低至170袋(注:2015年度彭水及简阳基地均执行该技术标准,其余基地执行240袋技术标准,执行袋数与菌种活力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源头的母种生产、原种生产以及栽培种生产环节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与材料的投入,大大降低成本。
      2)覆膜后的羊肚菌菌丝不受外界干扰,不仅活力好且密度大,外援营养袋放置后迅速代谢外援营养袋营养,生物代谢效率得以迅速提升,配方根据这一情况从之前行业的多给营养过度到适当给予足够营养加快代谢效率的思路上,从而节约原材料成本达到既能有效又能降低成本的目标。
      3)覆膜后管理成本极低,中途即便倒棚也不用担心干旱或湿度过大等情况,待到需要撤外援营养袋时撤掉薄膜,节约管理成本。
    羊肚菌4
      第七:加大出菇刺激
      食用菌出菇需要一些条件刺激,羊肚菌栽培也不例外,覆膜后菌丝在黑暗的环境下生长,揭膜后光照刺激明显,长时间的覆膜土壤湿度也在合适的范围里偏小5到10个百分点,在行以微喷效果即可达到极佳的出菇条件。覆膜下的菌丝会产生二氧化碳,浓度偏高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揭开薄膜后氧气充足刺激,加上黑色地膜吸热温度的刺激,可以做到提前出菇采收。事实证明如上多点位刺激比单一刺激更具生产意义。
      第八:促进原基幼菇成活率
      通过地膜处理后的出菇可以大大提前,一般四川平原及重庆地区一月中旬或下旬便会涌现菇蕾,在这个时期,初春的气候波动多变,需要利用薄膜保温促进原基及菇蕾的成活率,这时薄膜需要一定的透光度,也需要利用骨架做小拱棚,对于大生产而言这是非常庞大的工作,当然薄膜继续直接铺设到地上也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时间长了菇型会变的畸形,菇脚较长,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所以保温和管理需要协调各参数的合理水平来完成。
    羊肚菌5
      第九:项目实施灵活便性
      大田农业的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够按照既定方案实施,在条件不能允许的时候,有可能耽误栽培工作的正常进行,栽培时间一旦过晚可能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羊肚菌的大田栽培一般都是先搭建遮阳棚,然后棚内操作下种,降低阳光对菌种的破坏,但有些区域温度合适时有可能雨水偏多,搭棚后土壤湿度过大又不通风透光率又低,土壤长时间湿度过大,影响栽培实施。用膜后此问题也将不在成为问题,若天公不能做美,直接翻耕土地后下种覆膜,待后期慢慢在搭建大棚,即不耽误工作进展又能避免集中用工的烦恼,灵活多便游刃有余。  
      第十:控制分生孢子(无性孢子)
      曾几何时羊肚菌栽培把“白不白”当成是否出菇的一个标准,这里所说的白就是分生孢子了。在2012年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分生孢子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对生产是否有意义。从代谢的角度讲,产生分生孢子会消耗大量的营养,而营养储备是羊肚菌出菇的关键,若能控制无性孢子的数量,减少能量消耗,代谢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外援营养袋所提供的营养是可以降低的,利用地膜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即提高了外援营养代谢效率又降低分生孢子产生的能量消耗,可以做到即促进产量又降低成本的目标。
      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尝试控制分生孢子的发生,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出一点就是羊肚菌分生孢子产生的机理问题,一个是富营养,二是富营养基础上氧充足。第一点很显然是不太容易去处理的,因为出菇情况和营养储备成正相关,我们着重从第二点下手,也就是隔离氧气。
      利用地膜,在土壤湿度合适的基础上偏大5个百分点,然后撒种覆膜隔离氧气,过程中未有分生孢子产生,20平方最后收获48斤鲜羊肚菌(彭水基地2013年实验数据,下图),证明分生孢子与出菇的非相关性结论,也证明了控孢及地膜应用对产量的能动提升是有积极作用的。(以后有时间会写一篇系统的关于控孢方法与产量的文章,这里就不过多的解释,现目前规模化的完全控孢还是很难的,这与土壤理化性有一定的关系)
    羊肚菌7 
    羊肚菌6
      以上便是羊肚菌人工栽培覆膜技术之意义,操作便捷,简单实用,通过地膜的应用达到对大田农业最大程度的可控,是相当有意义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人表示质疑,并直接否认黑色地膜的应用,这一点上我只能说没有实操过且不知其应用精髓者,可以从白色地膜开始应用实践,缺少原理认识只能复制操作的栽培者而言,白色地膜风险更小,切记此言。
      若想尝试一下黑色地膜,请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通风;2)积温率一定要大于失温率;3)撤膜时间的掌握。原本以上几点准备细作论述,一梳理感觉在有以上这么多的文字也难以表述具体,在此请原谅一个懒惰的人,也能给大家留有一些思考的空间, 但可以肯定的讲,地膜的应用优于传统无膜栽培,黑色地膜的应用优于白色地膜。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