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武隆:两兄弟种植食用菌带、带领村民致富


    【发布日期】:2013-01-21  【来源】:华龙网
    【核心提示】:在高忠伦和高忠余的带动下,不到4年,百胜村磨菇种植大棚已经发展到70多个大棚,每个大棚一年收入八、九万元,农民种植香香菇每亩收入近5万多元。
      曾经每亩平均收入不足千元的普通土地,到今天每亩收入达到4万多元。”这是武隆县铁矿乡百胜村农民谭武林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谭武林富了,家里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还在县城里买了一套几十平米的商品房。谭武林家里的变化源自百胜村高忠伦和高忠余兄弟返乡带领村民创业种香菇
      高忠伦和高忠余是两兄弟,是武隆县铁矿乡百胜村村民,兄弟俩于1999年在四川一家磨菇种植场从事磨菇种植,兄弟俩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深得种植场老板的信赖和好评,不但提拔兄弟俩当主管,还将种植磨菇的技术倾囊相授。通过几年的打拼,兄弟俩不但学得了一手种植魔菇的好技术,还积累了一部分创业资金,掘得人生创业第一桶金。由于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创业人员,他们了解家乡村民的苦,“选择一个既适合农村又能推广的创业项目,不但自己能成功创业,还能让村民们富裕起来”—直就是兄弟俩心中一个梦想。
      通过在周边农村走访,高忠伦兄弟俩了解到,自己的家乡附近的南川区水江镇有近10多年培植蘑菇的历史,品种是香菇,由于一直都用技术落后的托盘种植方式,一年仅秋天收获一次,费时、费力,一年下来每户农民收入不足万元。
      高忠伦和高忠余觉得如果能改变落后的技术,培植蘑菇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2005年,高忠伦和高忠余辞掉种植场的高薪工作,回到了家乡开始种植香菇的前期准备,没想到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乡亲们也不理解:“别人都种了10多年了也没看见谁家种(蘑菇)富了的”。
      “只要我们挣到钱了,乡亲们一定会跟着学。”二人坚持了靠种蘑菇创业的想法,在乡亲们的一片质疑声中,高忠伦兄弟俩回到村里,投入10多万元建起种菇大棚。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新技术改变原来传统落后种植方式,使用能分解的塑料袋机器灌装的方法,不但省时省力,还四季都能生产,高忠伦和高忠余俩经营一个不到两亩的香菇大棚,一年就轻松挣了10万多元,不但实现了一年收回投资的预想目标,还略有结余。
      “一个大棚一年能赚10多万,我们一定得好好学学。”乡亲们都被他俩搞的大棚种植香菇的新技术方法迷住了,兄弟新创的培植技术很快在周围乡亲中推开。4个香菇种植大棚。
      谭武林是率先“试水”跟着高忠伦和高忠余学习蘑菇种植技术的百胜村村民,他家有香菇大棚,年收入10多万元。
      “是高氏兄弟俩改变了我的命运。”谭武林感慨道,“我以前什么活儿都干过,就是没找到致富门路,咱农村就缺这样懂技术有头脑的致富带头人。”
      在高忠伦和高忠余的带动下,不到4年,百胜村磨菇种植大棚已经发展到70多个大棚,每个大棚一年收入八、九万元,农民种植香香菇每亩收入近5万多元。
      由于形成了规模性效应,百胜村、红宝村种植的香菇根本就不愁卖,很多外地客商慕名前来收购香菇。
      2012年夏季,由他们牵线,重庆南川区食用菌培植大户“落户”铁矿乡百胜村和红宝村。短短几个月,两个村新增60多个香菇种植大棚,使该乡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