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80后”瑶族妇女食用菌创业收获喜悦


    【发布日期】:2013-01-29  【来源】:桂林日报

    尽管很辛苦,但满载收获的喜悦,夫妻俩脸上都挂着笑容。


    拿着鲜嫩的金针菇,容桂玲脸上满是笑容。
     
         人们常说创业难,女人创业更难。然而,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一位“80后”瑶族妇女,她2009年10月开始尝试在老家农村发展以食用菌种植为主导的休闲观光农业,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她承受了农村妇女创业而遭受的世俗的闲言冷语,也尝尽了资金短缺、贷款难的酸苦,但她却不畏艰辛坚持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近日,记者走基层来到这位名叫容桂玲的瑶族妇女的创业基地,去看看她创业历经的喜悦和艰辛。

      三年创业,尝到收获的喜悦
      1月20日,恭城的天气变得晴朗起来,难得一见的阳光穿透薄云洒在人的身上感觉特别暖和。驱车从恭城县城往莲花镇方向大约10分钟,就能抵达容桂玲的食用菌创业基地——— 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巨塘村。巨塘村地势比较平坦开阔,一座有着四五百年历史的容氏古民居安静地佇立在公路旁边,与之相对的则是容桂玲新搭建的大棚。
      “你来得不是时候,棚里的蘑菇前几天已摘得差不多了,就剩这些了。”当天下午3点多钟,记者走进容桂玲在靠近公路边搭建的一个食用菌种植大棚时,她一边指挥者两名雇请的工人采摘蘑菇,自己也端着一个塑料筐弯着腰在采摘金针菇。记者环视了一周,在这个占地10多亩的大棚中,只有少许金针菇还没有采摘。“元旦节的时候开始采摘,再下一次就等到春节前了。”容桂玲笑着提起一根长满了金针菇的菌棒告诉记者,大棚里的菌棒都是去年11月中旬的时候移种到大棚中的,天气好的时候一般40天左右就能第一次采摘。“今年价格还不错,批发价都能卖到5元/斤,到年前价格估计还要涨一些。”容桂玲说。
      1982年出生的容桂玲衣着鲜艳,看上去特别精神。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初中毕业的容桂玲没有继续上学,选择了外出打工。2005年,当时已结婚的她和丈夫回到老家涧山村做起了酿酒养猪的行当。凭着吃苦耐劳,小两口每年还能赚五六万。到2009年的时候,本想扩大经营的容桂玲,想申请银行追加5万元贷款给他们,结果被银行拒绝了。无奈之下,容桂玲和丈夫索性退出了养猪酿酒行业,决定另觅新途。恰巧这年的9月,身为村里妇女主任的容桂玲获得一个参加在县城举办的妇女创业技术培训的机会。在培训会上,听了隔壁村一位种植食用菌的老板的介绍,当时正不知道干什么的容桂玲眼前一亮,便决心在食用菌种植上开始自己新的事业。
      在培训会上学到技术的容桂玲随后回到自己的老家进行尝试,在自家的10亩地搭起了大棚。“当时觉得种食用菌效益快,前景也不错,就马上将自己之前酿酒养猪赚的10多万元投了进去。”由于看准了市场,一年下来容桂玲除去投资的成本还赚了8万多元,这更坚定了她继续搞食用菌种植的决心。2010年10月,容桂玲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准备扩大食用菌的种植面积,同时准备将公司基地迁到她娘家所在的巨塘村,在这里将种植和旅游观光融合起来发展。
      “目前我的基地一年能产各类蘑菇10万多斤,规模还不算大。”这时容桂玲和工人已将空筐采摘满,容桂玲的丈夫阮富银也将装载蘑菇的拖拉机开到了公路边。容桂玲顾不得休息,立即和丈夫将已采摘好的20多筐金针菇搬上车。“我们不仅卖鲜菌,还卖包装好的干货,这些要运回去晾晒干。”
          10多分钟后,拖拉机在容桂玲设在她娘家的基地前停了下来,容桂玲跟丈夫都顾不得休息,将一筐筐金针菇抬上三楼顶,在那里,们们趁着好天气,将金针菇晾晒干。“现在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了,一天到晚都没得休息。”容桂玲说。

      贷款难,为理想她尝尽辛酸
      尽管容桂玲的食用菌基地目前的规模已超出了她的发展预期,但这其中创业的心酸只有她自己知道。“你要知道在农村,尽管现在已很开放了,但一个女人想做一番事业太难了。”当天吃完晚饭,帮只有5岁的小儿子洗完澡,容桂玲和丈夫带着小儿子回到距基地20分钟车程的家中。坐在自己亲自设计的会客厅中,容桂玲告诉记者,就因为她走了一条跟村里妇女不同的路,旁边的很多人都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这让她很受委屈,很多次她都是独自躲在家里哭泣。
      与村里人的闲言冷语相比,让容桂玲更受煎熬的是资金的短缺。“贷款快把我逼疯了。”容桂玲说起这个话题声音就很苦涩。早在容桂玲和丈夫在酿酒养猪的时候,他们就尝到过贷款难的滋味。“当初我们放弃酿酒养猪,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银行压缩了我们的贷款额,没有资金扩大经营造成的。”令容桂玲没有想到的是,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项目中最大的障碍依然是资金问题。2010年以来,容桂玲就一直希望能筹集资金,按照自己的规划,将食用菌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并建立起自己的冷藏设备,但奔走相关部门和多家银行后,因没有做抵押的实物,容桂玲都无法从银行贷到款。
      2010年她对公司进行了详细规划,并获得了自治区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的两个项目。“启动这两个项目的前期投入至少需要100万元,但像我们这样刚起步的企业,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容桂玲说。没有钱,容桂玲第一时间想到了去银行贷款,但银行却要其提供可抵押的固定资产。“银行那边让我先投入几十万元,把支架、大棚搭建起来,以此为抵押,并要政府出面担保才肯贷款给我。”她有些无奈地说,“说实在的,我如果有钱投进去就不用找银行贷款了。”
      后来,在朋友的担保下容桂玲才勉强从银行贷到10万,但离搭建大棚等所需资金还差5万元。为了不让自己费尽心思才规划的项目胎死腹中,容桂玲从亲戚、朋友处筹钱,一步一步地经营着。“只有自己的公司慢慢发展起来了,才有可能从银行贷到款。”但今年容桂玲想继续扩大经营,将已承包的60亩地全部搭上大棚,而这至少需要50万元的资金投入。
      尽管创业中备受资金短缺的煎熬和村里人的闲言冷语,但容桂玲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既然走了这条路,我就不能回头,再苦再累也要往前走。”容桂玲坚定地说。这时,她的小儿子已躺在她的怀中睡着了,容桂玲怕吵醒他,用棉毯围住儿子,将他轻轻地放在一旁的沙发上,继而接着跟记者谈她的创业理想。
      “我创业的规划不是仅仅建一些食用菌种植大棚,我要以此为基础,在巨塘村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食用菌种植为一体的生态项目。”说着,容桂玲从书桌上拿出一本题为《魅力·巨塘村农耕图》的小册子,封面的规划图详细记录着容桂玲的梦想“现在整个项目160多亩的用地已立项了,就缺资金投入了。”容桂玲说。
      第二天早上吃早饭的时候,容桂玲刚端起一碗油茶准备喝下,但她马上又放下了,掏出手机询问银行贷款的事情,但那边还是不答应给她贷款50万元。“没事,创业前期总是困难的。吃完早餐我去银行再问问。”容桂玲说。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