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风景这边独好――来自中国食用菌特产之乡平泉县的调查


    【发布日期】:2005-05-23  【来源】:中国食用菌
    【核心提示】:暮春时节,走进平泉,就会发现一排排标准化的食用菌大棚,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食用菌加工厂房,一辆辆运送鲜蘑菇的各种货车;走进菌

    暮春时节,走进平泉,就会发现一排排标准化的食用菌大棚,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食用菌加工厂房,一辆辆运送鲜蘑菇的各种货车;走进菌棚就会见到农民们有的正在高兴地采摘着鲜菇,有的正在认真地做各种技术管理,有的正在欢快地外运刚摘下的鲜菇……这一繁荣景象和繁忙场面构成了平泉县所特有的一道和谐亮丽的风景。
         地处燕山脚下的平泉,是个拥有10多万农户的山区农业县。2004年,食用菌生产覆盖全县19个乡镇、4万多农户,总量6170万盘(袋),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创产值近6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生产基地,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食用菌特产之乡”。对此,县委书记宋文玲深有感触:“平泉能有今天的菌业富万家,菇香飘四海,殊为不易,是我们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市场牵动、机制推动、龙头拉动、科技促动、园区带动战略的结果”。
         抓住市场需求是食用菌产业形成的前提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平泉县决策者们对发展的大方向看得很准――瞄着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食用菌产业化道路。红红火火的食用菌产业为平泉农民带来了滚滚财源。平泉县发展食用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到目前已成为全县40%农户增收的主渠道,仅去年一年就为菌农增收3亿元,人均纯增收82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6.1%,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为把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这个县紧紧抓住市场不放松,大力实施“市场活菌”战略,积极拓宽国内外销售市场,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了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并成功地举办了三届食用菌交易大会,产品在畅销北京、大连等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日本、意大利、德国、荷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这个县进一步加快市场建设步伐,投资1.6亿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着集贸易、加工、储运、服务于一体的富源食用菌交易市场。
         产业富农拔“穷根”。素有“地无三尺平”之说的沙坨子乡安杖子村,昔日是个连照明电费都交不起的穷山村,现在93%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总量达300多万盘(袋),年创产值24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4000多元,95%的农户有存款。
         完善运行机制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保障
         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以锯未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每年要“吃”掉上亿公斤的木料。如何既要让食用菌产业“吃”饱,又要让绿水青山长存?平泉县领导们认为:“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前提和保障,发展食用菌绝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要保持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
         为此,这个县把营造刺槐食用菌原料林作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建立起产业与生态双赢的循环运行机制。2002年以来,平泉县在40万亩刺槐林的基础上,每年新发展8万亩,连续5年发展40万亩,累计达80万亩。按每亩刺槐林3年平茬一次可生产食用菌原料500袋计算,每年平茬20万亩即可满足年产1亿袋食用菌的需要。3年来,新造刺槐林24万亩,近50%的食用菌专业户都有了自己的原料林。尝到甜头的食用菌生产大户高春林深有体会地说:“发展食用菌产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原料林,拿什么搞生产?2002年,我承包了150亩荒山,建起了自己的原料林基地,现在年生产2万袋香菇就不愁原料问题了”。
         提高科技含量是食用菌产业提档的关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县在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科技兴菌”的发展战略,本着“围绕市场抓生产,围绕生产抓科研”的原则,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新品种引进、高产栽培技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积极推进食用菌菌种规范化和生产标准化,严格规范菌种厂生产资质认证,加强菌种质量检测,提高食用菌产量和一级品率,推进食用菌产业向品种多元化、技术高效化、产品优质和循环经济型转变。
         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这个县建立了生产技术集成体系,引进了废弃料生产有机肥技术、食用菌超微粉碎技术等;制定了《香菇、滑子菇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滑子菇速冻加工生产技术标准》等系列生产技术标准。同时,他们还不断加大食用菌深加工与贮藏技术的引进,先后开发出了8大系列60多个产品。技术的引进、产品的开发和标准的制定,提高了使用菌产业的档次,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做强龙头企业是食用菌产业做强的手段
         “龙头强菌”是平泉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提高龙头企业加工增值、品牌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已培育绿源、润隆、乾通、三棵树等食用菌龙头企业30家,总加工能力达3万吨,并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产销机制,使菌农产出的6万吨鲜菇以“森源”、“润隆”、“乾岁”等品牌打入国内外市场。
         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了点石成金的“金手指”。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先进企业”的承德绿源食品公司,是集产、加、销一体化的河北省重点龙头企业。该企业坚持“强吸纳能力、强加工增值、强市场占有”的经营理念,先后开发出了速冻、罐头、即食、盐渍等主打产品。总经理孙绍芳兴致勃勃地说:“投资8465万元的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占地12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国家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专项工程,现已投入使用,10条生产线全部运行后,年加工能力3.5万吨,年可创销售收入3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2004年,这家企业带动起1.2万农户发展食用菌,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税金45万元。
         抓好示范园区是食用菌产业升级的策略
         “我们乡90%的农户生产食用菌,菌农户均增收1万多元。”柳溪乡党委书记吴宪军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食用菌之乡的丰收图。2004年,在标准化滑子菇科技示范园区、反季节滑子菇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和带动下,全乡发展滑子菇630万盘,平均每户2000盘。柳溪乡的喜人景象就是平泉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使食用菌产业尽快升级,这个县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先后出台了《食用菌标准化实施方案》、《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和办法,本着“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高速度发展、高效益示范”的原则,采取统一租地、统一原料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管理办法,先后建起了20处标准化示范园区。目前,这个县又启动了投资1.6亿元,建设占地500亩,集生产、示范、原料供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县最大的现代化示范园区,以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力争2005年食用菌生产总量突破8000万盘(袋),鲜菇产量达到8万吨,产值经营额8亿元,为农民增加收入4亿元,人均增收1000元。梁世芳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