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菇网策划的“羊肚菌种植项目产前准备工作与要点问题解析”访谈直播中,针对病虫害防治预防这一核心问题,中国菌物学会羊肚菌产业分会秘书长、云南民族大学刘伟助理研究员指出,羊肚菌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关键在于“提前预防”——因为羊肚菌从子实体长出到采摘仅三十多天,一旦发病,想在短时间内控制病害并保证菇子正常生长,难度极大,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所以,病虫害防治必须往前“推”,从产前准备阶段就筑牢防线。
刘伟老师表示,要做好防治,得先明白病害的源头。最常见的问题和 “重茬” 以及 “外源病菌引入” 有关。“以前大家种羊肚菌少的时候,新地几乎看不到病害,但种了一年、两年后,地里的病原菌数量会越来越多。地里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万个病菌都没问题,但如果一平方土壤里的病原菌达到数百上千,菇子就很难长好了。” 刘伟老师指出重茬地最容易出现的就是白霉病,这就是土壤里病原菌积累的结果。而另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比如菇子红腿、发臭,主要和外源引入有关。“我们调研了不少基地,发现很多是因为用了猪粪、鸡粪、羊粪等农家肥。” 这些肥料如果携带病菌进入土壤,就容易引发病害。另外,乱用生物菌剂也可能出问题,比如枯草芽孢杆菌,已有情况显示可能导致菇腿发黄发黑,加重病害。
那么,产前准备阶段该如何预防?刘伟老师强调,核心在于“切断病菌来源”。首先是土壤选择,优先用新地,新地病原菌基数低;若用重茬地,要做好前期处理,尽可能减少土壤里的病菌。其次要严格管控肥料,“别为了增肥就乱用农家肥,尤其是未腐熟的粪肥,这是细菌性病害的重要源头;生物菌剂也要谨慎,乱用会加重病害。”另外,地块里的旧营养袋、残留菇体等要彻底清理,这些东西可能携带病菌,成为发病隐患。
“如果发病了,要及时阻止扩散,但别指望能完全挽救。”刘伟老师补充道,比如白霉病,要“见白就采”,发现带白霉的菇子立即摘除,带出种植区销毁,避免孢子随风传播;细菌性病害一般是成片发生,要从发病与健康区域的界限往健康区跨半米到1米,用石灰或细菌性抗生素处理,把这片区域的菇子销毁,防止病菌蔓延。同时,要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减少病害滋生条件。
刘伟老师最后提醒,羊肚菌病虫害防治,产前准备是“第一道关”。把土壤、肥料、环境这些环节把控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发病概率,为后续种植打好基础。
想了解更多具体的羊肚菌种植核心技术与实操要点,由易菇网主办的 2025 羊肚菌(珍稀菌)栽培技术高级研修班将于 8 月 3-9 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刘伟老师是本次的主讲老师之一,将在研修班上展开更加深度的讲解。
本次研修班全程7天(含报到),培训费5800元/人。费用包括:资料费、实验材料费、场地费、培训费、研修期间一次团体聚餐(野生菌火锅)。学员往返交通、食宿费自理。
缴费方式
1.在线报名缴费:请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完成在线报名及支付:
2.银行转账:
收款单位:武汉易菇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账号:3202105809100199419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软件园支行
汇款备注:“姓名+研修费”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7-59905295
王 琼 手机:15172475491(微信同号)
田利萍 手机:15271949129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