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小蘑菇种出致富出新天地


    【发布日期】:2013-03-25  【来源】:莱芜日报

      位于老泰莱路上的莱城区方下镇西五龙口村,每天下午四五点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都聚集在这里拉蘑菇。装车、交易、晚餐……经常忙活到晚上9点多,他们才满载而归。张罗这桩事儿的就是这个村的村民亓京明、亓荣刚父子。3月7日,记者前去采访,亓荣刚进城办事去了,父亲亓京明在家坐镇。

      跑出来个交易中心
      西五龙口村有养殖蘑菇的传统,目前,全村已达到300多个蘑菇大棚。“随着蘑菇产量逐年增加,销路成了问题。怎么把蘑菇销出去,让老百姓致富?前几年我和儿子成天在外头跑,北京、天津、济南、青岛都跑遍了,找客户谈,请人家吃饭……现在来拉蘑菇的客户80%以上是我们联系来的。”亓京明对记者说。在办公室墙上贴着一张大纸,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全国各地客商的联系方式,记者粗略数了数大约有50多家。“墙上这些,只要一个电话,马上就来。”老亓自豪地说。
      突突突……村民亓新民开着载满蘑菇的三轮车进了院子,老亓赶紧迎上去。“摘了多少?”“10箱。”亓新民从车斗里卸下五箱蘑菇放到了地磅上。“97斤。”老亓过了过磅说,接着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我们是一天一结算,等客户来了,交易完成后,接着就跟他们算钱。”
      “一天出多少蘑菇?”记者问亓新民。“现在少了,也就500来斤,年前多,最多一天达到2300斤。”这是亓新民头一年养蘑菇,上了个9万斤棉籽皮的大棚,截至目前,纯利润已有8万元。
      
      “跟着老亓干没亏吃”
      2012年,老亓父子挑头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70多名社员,一年的工夫,社员猛增到280户。“社员不仅来自本村,还有外村、外镇、外区的,我感觉我们合作社很有发展前景。”亓京明说。说话间,村民刘正翔又开着三轮车来送蘑菇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棉籽皮平均出斤半蘑菇,最多的得出2.2斤,一斤棉籽皮成本在0.7元,加上人工费、材料费等,总成本不到一元钱,按去年的行市,一斤棉籽皮纯利润就有1.3元,按一个棚上5万斤棉籽皮算,一个棚收入就在9万多元。这还往少了说,跟着老亓干没亏吃。”
      合作社设身处地为社员着想,专门成立了服务队,从上棉籽皮开始,就派技术员跟上指导技术,一直到采摘蘑菇。合作社在全村专门设了5个收购点,每天统一收购村民的蘑菇。“我们就是每斤赚五分钱的辛苦费。”亓京明说。
      
      “转调”出新天地
      “现在来说,行市还是有些不稳,因为价格是从市场上来的,一天一个样。”亓京明说着自己的困惑,“今年我们打算不这样做了,还要转方式,已经跟山西紫团有限公司洽谈好了,他们来技术员,帮我们上保鲜蘑菇,他们负责收购,保底价每斤2.5元。”“社员们同意吗?”记者问。“愿意,这样价格就稳了,不管市场价格如何,他们就是按2.5元收。”
      “还有个好消息,我们要上秸秆煤。”老亓兴奋地说。老亓还要调结构,由于蘑菇养殖户多,每年“五一”前后,大量的废菌包无法处理,地头、村边,角角落落到处是废菌包,造成环境污染。经考察后,合作社决定废物利用,把废菌包变成秸秆煤。“目前已从济南预订了机器,我们准备把所有的废菌包全部利用起来,变废为宝。”老亓高兴地说。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