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陈开选:食用菌新技术带来大发展


    【发布日期】:2013-04-13  【来源】:商洛日报  【作者】:陈波

    查看蘑菇生长情况


    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走进山阳县高坝店镇金山村陈开选的蘑菇大棚,一股浓浓的食用菌味扑鼻而来,此时,大棚里的温度高达30多度,陈开选还是很高兴地带我走进了正在发酵的蘑菇大棚。
      去年6月份,陈开选投资19万元买了新设备,引进了液体菌种技术,这是他第一次把新技术引入到食用菌育种上。陈开选介绍说,这种新技术应用于香菇还处于试验阶段,未大范围推广,但平菇杏鲍菇运用新技术效果很好,不仅告别了过去种植食用菌的“老套路”,而且缩短了制种周期,从原来的两三个月缩减到20多天,引进新技术带来的纯收入一年就能达到30多万元。“要想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就必须转变食用菌的生产方式,应用新技术。”陈开选笑逐颜开地说。
      高中毕业后,陈开选就跟随村里人出门打工,在外打工的艰难和煎熬促使他寻求新的出路。打工回到村里后,他发现村里没有人搞食用菌种植,便萌生了种植香菇的念头。于是,从2000年开始,陈开选按照传统的香菇制种模式种植香菇,当时每斤香菇能卖到14元左右,他种植了5000袋,另外还种了些平菇。当时成本很低,除去种子等各项劳务费用,当年就净赚了1万多元。由于是第一次种植蘑菇,不懂技术,陈开选就跑到浙江庆元请来技术员进行专门指导。陈开选说,技术员在这里呆了四年多,让他学到了很多,技术员走后,他开始凭着经验自己搞。随后的几年中,他又赴浙江学习新的育种技术,回来后自己搞了几万袋,新技术试验还比较成功。他还亲自到商州、西峡推广这项名为“免刀割保水双膜套袋技术”。陈开选种植香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10多年前的几千袋到现在的十几万袋,当时是他自己一个人干,现在光是从村里雇来帮忙的人就有20多人。“年前卖鲜菇,年后卖干菇,现在光是鲜平菇一年能收20多吨,杏鲍菇能收50多吨,卖得最好的是杏鲍菇。”陈开选说。
      在陈开选的带动下,现在村上有40多户都在种植蘑菇,总共有七八十万袋,大伙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很多人通过搞食用菌产业发了家、致了富。2007年,在镇上“产业兴镇”政策的带动下,结合镇村实际,成立了山阳县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陈开选被选为理事长,金山村有30多户加入,外乡镇、外村也有种植户加入。为了让社员们学到更多技术和经验,陈开选请来市农科所的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还和山阳县农广校合作,组织长期培训班,历时两年,每个星期抽出两个下午的时间,集中就农村食用菌技术、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等给社员进行培训。
      2010年12月,陈开选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11年6月27日,陕西省农业厅、台湾中华两岸农业交流发展协会在台湾嘉义市组织举办的两岸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交流会上,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作为全省百强示范社之一,被推荐参加了这次盛会,陈开选作为代表参会,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拓宽了经营思路。
      在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当地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越来越成熟,社员们也已经熟练掌握技术,食用菌产业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同时,金山村转变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式,走上了一条科技含量高,对环境破坏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产业发展方式。陈开选说,他还打算与县农业局在高坝店镇街道村合作建100亩食用菌基地,让更多的村民都能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