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饶河县地栽木耳现阶段生产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05-06-29  【来源】:中国食用菌
    【核心提示】: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两黑一绿一特”富民强县的总体发展思路要求,在县黑木耳产业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安排下,县黑木耳

    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发展“两黑一绿一特”富民强县的总体发展思路要求,在县黑木耳产业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安排下,县黑木耳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黑木耳产业协会的有关人员,在3月上旬,对我县9个乡镇及周边的农林场的地栽木耳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产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明显地感受到2005年是我县地栽木耳发展最快的一年。目前,全县9个乡镇加上森工林场和国营农场在内,已生产三级菌1280万袋,其中县属9个乡镇生产680万袋,森工林场和国营农场生产600万袋。我们把调查的重点主要放在县属9个乡镇上,全县9个乡镇共有117户农户种植地栽木耳,比去年增加86户。从生产情况看,引进户的生产经验比较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生产规模也相对较大,同时他们还带动了一些当地农户发展地栽木耳生产。
         按照目前的市场最低价格每斤20元计算,每袋产干耳0.07斤,县属9个乡镇680万袋地栽木耳可产干耳47.6万斤,产值可达952万元。按县域内全口径1280万袋计算,全县可产干耳89.6万斤,产值可达1792万元。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地栽木耳生产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地栽木耳生产作为一项规模产业来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足。
         (一)思想认识、宣传力度不足。大数乡镇领导干部对发展地栽木耳产业在思想上认识不足,对黑木耳生产的优势和前景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乡镇进入冬季就已全部放假,此时正是地栽木耳生产的最主要时期,乡镇政府没有利用好这段有利时机,扩大地栽木耳的宣传力度和宣传面,大部分农户没有被发动起来,致使我县的黑木耳生产还是小规模,没有形成产业。
         (二)部分耳农生产技术掌握不全面,生产管理粗放。我县新增加的86户地栽木耳生产户,其中有一半以上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他们对地栽木耳生产认识较高,但对地栽木耳生产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据调查,我县新增加的地栽木耳生产户,在三级菌培养过程中的杂菌率明显高于老户或外来户,平均杂菌率在10%以上,高的达30%,而老户或外来户的杂菌率只在2%左右。在管理上也不如老户或外来户经验丰富,无形当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收入。
         (三)科研力量薄弱。全县无一家专门的食用菌研究机构,搞食用菌研究的人员寥寥无几,更缺乏高级研究人才和科研专项经费。全县大部分耳农的一级、二级菌都是到外地购买,增加了原料的购入成本,而且品种选择也杂乱无章,很难保证耳农最终会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化程度低。我县地栽木耳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机械化程度较低,拌料、装袋主要还是靠手工操作,在灭菌环节上还是采用土办法,灭菌时间较长,影响生产进度。一户生产20万袋地栽木耳的大户,如每天平均无菌4000袋,则大约需要近两个月时间,极大的浪费了人力和财力。
         (五)生产资金严重不足。地栽木耳生产是一项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的产业项目,同时又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技术性较强的技术产业项目,除固定资产投入外,还需要大量的流动生产资金。以生产一万袋地栽木耳计算,固定资产投入金额在5000元左右,流动生产资金投入在7000元左右,合计在12000元。很多农户都因地栽木耳的高投入、高风险而放弃了生产。同时又因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提高、贷款手续繁琐等原因,很多耳农也不敢扩大生产,只能小打小闹,量力生产,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我县地栽木耳产业的发展。
         (六)广大农户信息不灵,多数处于徘徊观望状态。经过走访调查,广大农户确实感到种植地栽木耳效益比较可观,但因其信息不灵,对黑木耳的发展前景缺乏了解,不敢盲目生产,还处于徘徊观望状态。多数已经上马的地栽木耳生产户对市场也缺乏信心,也只是试探性生产,不敢多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七)部分三级菌急待寻找市场。到目前为止我县三级菌已生产680万袋,多是由一些大户生产,生产超过20万袋的大户有17户。由于三级菌下地摆袋、管理、晾晒等环节还需要大量资金和劳动力,很多大户也面临着这些诸多问题,因此急于出售一批三级菌。据统计,全县共有100万袋左右的三级菌急于寻找市场。
         三、下步工作思路
         地栽木耳生产需要有个三级菌培养过程,按照技术要求,目前我县三级菌生产已处于临界阶段,不可在盲目扩大生产。针对我县地栽木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我们要把技术培训和指导的重点放在新增加的耳农身上,因他们生产热情都较高,但技术不够全面,要帮助他们把好养菌、下地管理等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收入,确保广大耳农对地栽木耳生产不灰心、不伤心,让他们确确实实见到效益。
         (二)落实好三级菌的销售。目前,我县有100万袋左右三级菌急于寻找市场,各乡镇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乡、村干部带头购买三级菌,让乡、村干部起带头示范作用。特别是三级菌种植的空白村,更要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一、两户种植地栽木耳,让他们见到效益,起示范作用,为明年的生产打好基础。
         (三)组建创办科研机构。要想在我县把地栽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组建自己的科研机构,培养科研人员,依据市场需求,适时推出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保证我县地栽木耳生产持久发展。目前,经县黑木耳产业领导小组和木耳协会的广泛宣传,我省一家食用菌研究机构准备把他的科研所搬到我们饶河,投资200万元左右建一个集食用菌研发、物资销售、产品回收及产品深加工于一身的食用菌科技型龙头企业,此事正在积极洽谈当中。
         (四)积极寻找市场。利用当前培养三级菌这段时间,我县应组织发动广大干部、耳农采取积极走出去等办法,寻找市场,把外地的大客商、大客户请进来,采取互惠互利的原则,帮助我县销售黑木耳及其它产品,解决广大耳农的后顾之忧。
         (五)注册商标,打造品牌。我县地栽木耳生产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较快,产量也将逐年扩大。我县应发挥黑木耳协会的优势作用,以木耳协会为依托,联合全县的木耳种植户及龙头企业,黑木耳统一注册商标。选用优质产品,提高包装和产品档次,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积极发挥饶河的生态优势,申办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六)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地栽木耳生产在我县刚起步,各项工作都在摸索当中,饶河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困难,很难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黑木耳产业。县政府应组织林业、计委、扶贫办等有可能对上争取资金的部门,积极编制项目,对上尽可能多的争取资金,扶持黑木耳产业发展。
         (七)召开地栽木耳田间管理阶段现场会。县政府应在五月初组织召开一次由乡镇领导、相关部门和木耳协会等单位参加的地栽木耳田间管理阶段现场会,对我县前段时期地栽木耳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对下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在会上进行宣传发动,鼓励和支持一些有条件的单位积极编制项目,对上争取资金,共同参与地栽木耳产业发展。
         二OO五年四月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