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野生菌王国”怎样长成?


    【发布日期】:2013-07-19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周灿 杨峥
    【核心提示】:按照《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5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力争达到36万吨,年产值接近100亿元,将食用菌的产、供、销与旅游大省的特色相结合,建立起包括栽培、生产、加工、餐饮、旅游在内的较完整产业链。

     
        野生菌是云南的特色产品之一,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中国食用菌的三分之二,兼具很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在一些地区,野生菌更是当地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按照《云南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到2015年,云南省食用菌产量力争达到36万吨,年产值接近100亿元,将食用菌的产、供、销与旅游大省的特色相结合,建立起包括栽培、生产、加工、餐饮、旅游在内的较完整产业链。
      据普查,南华县近250万亩林地面积中,有野生菌生长的林地达170万亩,年储藏菌资源量1万多吨。
      县内已知有野生食用菌2纲9目26科290多种,占全国野生食用菌种类930多种的31.2%,占全省670多种的43.3%。
      经济价值较高的四大名菌松茸、块菌、牛肝菌、鸡油菌均有大量分布。特别是松茸分布于县内的10个乡镇61个村委会,面积达70多万亩,出菇期从6月开始到11月才结束,生产周期超过其他地方。
      每年野生菌出土的季节,全县约有10万人参与野生菌的管理、采集、经营活动,是当地除烤烟、农作物外投入人员最多的一项生产活动。
      去年,全县野生菌交易量5770吨,交易额3.27亿元,农民人均靠野生菌收入1033元。
     
      菌 蝶变
      山中野生菌变身大产业
      目前南华县超过70%以上的农户从野生菌交易中获得收入,主产区农户的野生菌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0%至70%,最高的达80%
      又是一个山菌飘香的季节,因“菌”而至的客人在南华县城里扎堆,城南环行岛旁的野生菌交易市场里,手提大袋小袋菌子往外走的人速度快,因为买到如意的山珍后要快点回家烹饪;朝里挤可不容易,面对眼花缭乱的菌品种,看看、闻闻、掂掂、挑选,再一番讨价还价,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我们在南永、南景公路旁,见到许多农民坐地论堆卖菌,询问才知道,好多客人嫌城里拥挤,趁星期天或有时间跑到路上堵菌,才从山上采下的菌新鲜,买菌的同时还可以顺便买些农家土鸡、鸡蛋、水果等土特产品。挂云A、川A、川D等牌照的车辆来来往往、走走停停。
      一朵野生菌为何如此受人青睐?我们向当地一座中医馆里行医60余年的高老医生请教,他向我们侃侃而谈:野生菌中富含单糖、双糖和多糖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元素不必多说,它们在无工业、生活污染,纯天然绿色的环境中生长, 所含的营养物质有提高人体细胞活性及加速自由基清除,促进新陈代谢,延缓器官衰退,增加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经常食用野菌,阻塞动脉的饱和动物脂肪就几乎没有空间可以容纳。
     
      难怪,好东西总是人人喜欢!
      在南华县的乡村、城镇,这段时间人们议论的话题离不开“菌”,广告牌以“菌”醒目,餐馆里野菌飘香,家庭餐桌上菌是珍馐,整个市场注入菌的货币最多、流通最快。一位县领导说,南华县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松茸交易市场及野生菌交易集散中心。目前全县超过70%以上的农户从野生菌交易中获得收入,主产区农户的野生菌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0%至70%,最高的达80%。
      我们了解到,自从2007年8月被第五届世界菌根食用菌大会授予“野生菌王国”称号后,南华县在国内外声名鹊起,2002年,南华县被列为全省20个松茸基地县之一,五街镇以及芹菜塘村被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授予“松茸之乡”、“松茸之村”、“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的美誉随着菌质量被外界认识、数量的增多接踵而来。
      “我家背后的山林中,一眼望去能看见5朵以上野生菌。”十多天前我们在南华县城附近的水库建设工地上采访到来自一街乡团山村林家小组李爱华、夏光寿两位农民,没有山菌的季节他们出来做工,菌出土后就回家采收。14日打电话联系时,他们已坐上了回家的班车,“山菌是家庭中的主要收入,等菌子季节过后再出来打工。” 李爱华说。
     
      菌 扬名
      擦亮野生菌“冠军”牌匾
      通过有效保护,南华野生菌亩产量已由10多年前的一公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3.9公斤以上,野生菌加工企业达到17家
      资源优势只有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之后,才能带动群众增加收入,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发展。南华县委、县政府借力“九府通衢地”的交通区位条件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抓质量、促保护,借助有力的宣传声势,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让“野生菌王国”的品牌越来越亮。
      通过山林流转承包方式,实行大面积管护与育菌相结合的措施,不但保证了野生菌质量,数量逐年增加,保护森林工作也得到了促进。南华县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联系合作,研究、推广野生食用菌人工保育促繁技术,定期、持续地举办松茸等野生食用菌保育、采摘、保存、运输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引导松茸产区群众采用适当方式进行保护,减少鸟类、病虫害对野生菌造成的损失。通过有效保护、规范采集、科学保育,野生菌亩产量由10多年前的一公斤左右提高到现在的3.9公斤以上。
      南华县城里有条个私街,以野生菌交易集中而著名,店铺相连、门面日夜敞开。经营了30多年菌生意的店主彭阿才告诉我们,他去年仅松茸就收购了6吨,通过有出口资质的企业全部销往国外。像他家一样的菌商,在当地不下于2000户,每户相对固定联系2至3户企业,构成了县城里物流、人流、信息流汇聚,城市面貌在不长的时间里得到改观,城镇化水平跃升。
      “野生菌王国”的内涵,标志是南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野生食用菌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集散地和中国最大的以野生菌为支撑的旅游地”。在南华县城,现在已有泰源、宏怡、云华、佳雄、嘉懋等具有一定规模的17家野生菌加工企业投入加工生产,经过加工的盐渍、速冻、干片以及具有保健功能的松茸酒、松露酒等产品,四季有供货。嘉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市场菌类供应空缺的三四月,将冷库里保存的近百吨冻菌以较高价格抛出,获取了很好的效益。公司董事长王平说,虽然野生菌产地目前还没有左右市场价格的能力,但可以通过“调峰”方式稳住价格,让农民、企业受益。
      乡村百姓采菌,城里就业人员则通过到加工企业劳动获取报酬。据悉,17户野生食用菌加工企业年提供就业岗位1.4万多个,月平均工资上千元。我们在嘉懋公司4455平方米的加工厂房里看到2000多名工人忙碌的身影,公司负责人说,工人按计量工资取酬,每月发放的工资超过100万元,公司去年直接兑付到农民手中的现款达4400多万元。
     
      菌 飘香
      野生菌从山头香到国外
      2003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实现了野生食用菌产业从“造势”到“造名”最终到“造财”的突破
      南华山菌香,从山头香到城里,从国内香到国外。
      在南华县城南方向3公里的老高坝工业园区里,今年又有两户野生菌深加工企业即将投入生产,漂亮的厂房、先进的加工机械、优美的环境,体现出“原生态”与现代工业的有机融合。
      “一朵山菌,如果不注入高科技含量进行深加工,价值就永远停留在低层次。”企业主们这样感言。正因为如此,一批企业才依据自身实力逐渐走上与国际化市场接轨的道路,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将南华质优量足的生态产品源源打入国际市场。
      在山菌市场上摔打了近30年的禄丰高峰自忠有限公司董事长起自忠,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从一朵山菌起步,成为目前拥有菌类、农特产自营进出口,酒店经营,金融服务,矿山开发等多个子公司,把生意做到了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国家,获第四届“中国光彩事业奖章”。近年来,自忠有限公司每年实现菌类出口创汇600万美元以上。
      森林保护得好,菌类才会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楚雄州把农民利益与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封山育菌、明晰林产权紧密结合,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据统计,1998年以前,仅南华县林木年消耗量为17.5万立方米。天保工程实施中,结合国家能源建设项目,大力推广节能灶、沼气池、太阳能的建设使用,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农村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低效益消耗,相当于每年保护了6万亩森林。
      据初略统计,楚雄州9县1市的农业人口中,进山采集野生菌的群众不下于40万人,每年直接卖菌收入至少在6亿元以上。
      自2003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在州内广泛开展野生菌贸易、美食比赛、野生菌科研论坛等全民参与的活动。把野生菌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实现了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从“造势”到“造名”最终到“造财”的突破。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