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易县紫荆关镇灾后重建香菇产业实现3倍扩张


    【发布日期】:2013-10-04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兰翠娟
    【核心提示】:去年的“7·21”洪灾摧毁了这里的香菇种植产业,而今,在政府扶贫攻坚的呵护下,受灾群众产业重建的信心十足,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紫荆关镇的香菇产业规模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实现了3倍以上的扩张。
       香菇种植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到底有多大?易县紫荆关镇的采访让记者找到了答案。
      去年的“7·21”洪灾摧毁了这里的香菇种植产业,而今,在政府扶贫攻坚的呵护下,受灾群众产业重建的信心十足,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紫荆关镇的香菇产业规模不仅没有萎缩,反而实现了3倍以上的扩张。
      9月26日,记者驱车走进紫荆关镇。在拒马河支流的河滩两侧,到处都能看到蒙着黑色遮阳布的钢结构大棚。同行的南款村党支部书记陈宝强告诉记者:“这些大棚都是去年洪灾后重建的,改成钢结构后,抗灾能力更强了。”
      南款村是易县香菇种植规模最大的村,因为这里具备香菇生长的各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昼夜温差大,适合低温型香菇生长。广阔的山场遍布洋槐、紫荆树等可再生硬杂木,是低温型香菇种植的最佳原料。陈宝强介绍,全村共有381户,其中,1/3的农户在从事香菇种植,剩下的2/3的农户,都在为种植大户打工,帮助他们采摘香菇。
      路强是南款村的香菇种植大户。这天早晨8时,他的大棚里的香菇被抢收一空,这已经是今年第四茬的收获。
      去年,路强种植的4万多棒香菇被洪灾摧毁。灾后,村里的龙头企业易县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提出,免费为他提供香菇菌棒,等香菇收获后,再从企业的收购款中扣除菌棒成本,一下子解决了他的资金困难。“今年,我扩大了规模,种了10万棒,到年底还能再收两茬,保守估计,一个菌棒能赚3块钱。”路强的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如此算来,路强种植香菇的年收入高达30万元。记者调侃他“3年多就能当上百万富翁”,他说:“这不算什么,村里像我这样种植规模的大户还有很多呢!”
      “灾后重建不仅仅要在基础设施改造上实现重生,更要在产业提档升级上实现重生。”易县灾后重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示范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受灾严重的紫荆关片区香菇产业发展,支持和引导该片区陆续成立了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山之绿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鑫凯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和鸿祥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等四家香菇生产龙头企业,建成了南款、大盘石、教场、恩村、大兴安、孔各庄等多个香菇种植基地,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雏形,香菇种植从建棚、制棒、发菌、采摘,到统一收购、统一储藏、统一外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购销体系。
      另外,易县还把灾后香菇产业的重建,与扶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他们将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重点向受灾产业片区倾斜,把县级有限的专项资金,特别是“一事一议”资金、科技三项费、林业奖补资金,主要用于产业重建。为加快紫荆关片区香菇产业的灾后恢复,他们率先在保定市启动了扶贫贷款担保公司业务,在上级拨付的5000万元扶贫担保资金没有正式运营的情况下,先行按1∶1的担保贷款标准,为香菇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发放担保贷款2800多万元。天顺林木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邱会告诉记者,易县整合电力、林业、水利、农牧、交通、国土等有关部门力量,投资120万元为他们的香菇种植园区修护了护堤坝,还修通了去年洪灾损毁的通往园区的8.6公里乡村公路和产业作业路。此外,政府还投资65万元为园区大棚配备了喷灌设施。
      目前,紫荆关镇香菇种植规模,已经由受灾前的380万棒,发展到现在的1200万棒。全年香菇产量在8000吨左右,1/3的产量出口美国。(原标题:紫荆关前,香菇产业重振旗鼓)
     
    关键词: 香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