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100多项试验如何救了黄背木耳


    【发布日期】:2014-09-18  【来源】:四川日报(成都)
    【核心提示】:仅应用微喷灌技术一项,一个生长周期内,每一万袋可节省80个劳动力,为全镇节省人工开销70万元左右。此外,节水60%,污染率减少25%。“精准研究”,需要匹配人才、经费和设备。这些,都是戴怀斌所缺少的。
      9月3日,什邡市湔氐镇桐林村,陈大祥在自家院子里,用新买的农机,将木屑等菌种栽培料装进栽种瓶。今年是他种植黄背木耳的第18个年头,不仅每袋单产创下种植生涯之最,纯利润也有望达到13万元。让陈大祥的木耳产量、收入双增长的,是科技人员带来的新技术。
      生死考验
      “癌症”曾威胁到整个产业
      黄背木耳即毛木耳,既是凉拌菜佳品,又有药用价值,其耳背绒毛中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其栽培过程中易发一种真菌性病害—油疤病,称为“木耳癌症”。
      什邡市是我国黄背木耳的最大产区,其中以湔氐镇种植规模最大。2000年,油疤病肆虐湔氐镇,全镇黄背木耳减产近半数。此后,油疤病几乎年年“造访”。到2008年,该镇的黄背木耳产业,用湔氐镇食用菌协会副会长朱廷清的话来说,“面临生死考验了”。每袋单产最好的只有2.2两,平均只有一两多,利润两、三毛钱。“一遇到油疤病,就只能求个保本。”
      什邡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管理站站长戴怀斌介绍,油疤病感染的爆发与木耳的生长环境有关,“多年种植,菌渣、有机质随意堆放、倾倒,造成局部水源和空气质量变化,导致黄背木耳比过去更易染病。”
      科学实验
      证明几十年的经验搞反了
      2010年底,湔氐镇被选为国家食用菌技术创新转化试验示范基地。专家和技术人员一起设计并实施了黄背木耳的控温发菌、栽培制袋期、栽培袋长度、栽培基质石灰用量、基质含水量、基质灭菌时间等系列试验方案,研制出10多项技术应用。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