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专题资讯 » 易菇网会客厅 » 正文

    王文全:茯苓资源栽培格局随人工栽培发生了变化


    【发布日期】:2014-10-17  【来源】:易菇网  【作者】:余姣
      随着我国茯苓道地药材优化缩减,野生资源改为人工栽培,茯苓资源栽培格局发生了变化。王文全教授介绍,市场流通的一级茯苓菌种主要流向相关科研机构、较有实力的茯苓企业、小规模的专业种植,二级、三级茯苓菌种则就地销售给地方农户。在生产上使用的茯苓菌种,报道菌种40余种,各地有自主菌种。湖南湘靖•28,全国各地均有采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5•78,大别山地区仍然在使用。不同产区茯苓生产方式也在传统生产工艺上得到不断优化,如“大料变小料”,“长料变短料”,在传统的“木引”“肉引”基础上,优化为“嫁接法、诱引法、双引法”。培养基物料种类也不断革新,茯苓代料栽培技术为挽救林木流失、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技术支撑。技术科研进展上,李剑、王克勤、苏玮等,开展了棚室内以代料方法栽培茯苓的研究,代料以松木屑、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配以石膏、蔗糖等。祺研究以松根62.5%、松木屑9.5%、米糠14.5%、玉米芯11.5%、蔗糖1%,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在科研成功推动上,湖南补天药业公司主持的“大宗道地药材茯苓栽培与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荣获2013年度湖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生产技术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生长发育周期由10~12个月缩至6~8个月。各产地加工模式也呈现多样化,通过“发汗”,晾至表面干,反复数次,阴干后得到“茯苓个”;将鲜茯苓切制,阴干后得到“茯苓块”和“茯苓片”。茯苓采收加工模式有“鲜茯苓采收-发汗-剥皮-切制-干燥”,“鲜茯苓采收-发汗-蒸制-剥皮-切制-干燥”,“鲜茯苓采收-蒸制-剥皮-切制-干燥”,“鲜茯苓采收-切制-干燥”,有的加工还用了蒸制工艺。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