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31万亩大棚撑起农民钱袋


    【发布日期】:2007-04-04  【来源】:大众日报
    【核心提示】:本期话题:用现代农业理念发展大棚生产主持人:宋庆祥(本报记者)特邀嘉宾:赵庆忠(中共莘县县委书记)背景莘县是我国著名的“

    本期话题:用现代农业理念发展大棚生产

    主持人:宋庆祥(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赵庆忠(中共莘县县委书记)

    背景

    莘县是我国著名的“香瓜之乡”、“双孢菇之乡”,全县大棚面积达到31万亩,发展起瓜、果、菜、菌4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去年总收入35亿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78元,比上年增长15.2%,农民现金收入的73%来自大棚。

    事件

    3月31日,十八里铺镇康夏庄村的鸡腿菇收购点,筐筐鸡腿菇白若雪,人来车往忙如梭。村民夏保印举着刚到手的一沓票子,高兴地直叫:“看看,这一茬鸡腿菇收入一万块钱没问题。”夏保印领记者钻进他家的大棚。一人多高的芸豆叶肥秧壮,芸豆垄里矗立着一个个半米多高的黑色小拱棚,他妻子正忙着掀开黑棚膜,采摘着一簇簇小头大肚的鸡腿菇。夏保印介绍说,在秋延迟黄瓜采摘后的10月份播种芸豆,在芸豆垄里套上小拱棚种鸡腿菇,然后再种草菇,收完草菇再接茬种秋延迟黄瓜。一年四种四收,一亩大棚挣三四万元。

    点评

    宋庆祥(以下简称宋):山东大棚经济有“东有寿光、西有莘县”的说法。你们建起规模如此巨大的大棚,一定进行了不少探索,付出了不少努力。

    赵庆忠(以下简称赵):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大棚菜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单位面积产出高的好项目,是摆脱贫困、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的一条捷径,就下决心把它搞好搞大。我们本着“先行试点、逐步推广、政府扶持引导、农户自愿自建”的原则,在全县积极稳妥地推广开来。群众是最讲实惠的,他们看到一亩大棚菜顶十几亩大田的收入,群起效仿,不用政府扶持就自发地建起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达到了目前的规模。
    宋:大棚经济实际上是科技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的资源要素、市场要素、环境要素比大田作物、露天栽培要复杂得多。你们是如何引进推广大棚新技术、新品种的?是如何加工销售的?
    赵: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在总体思路上,我们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打造精品名牌,全面推进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大棚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战略目标上,坚持以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为总抓手,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建立完善环境保护监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抢占国内国际市场的制高点;在重点工作上,抓好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搞好标准化生产,保护好、利用好、发挥好农业品牌的综合效益,搞好龙头企业加工销售、拉长产业链条。目前,全县已培养起40多个品牌,建起73家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宋:在发展大棚经济的实践中,你们觉得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吸取和注意?

    赵:发展大棚经济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必须诚实守信。前些年一些企业搞蘑菇加工,和农民签订了收购合同。到了收购季节,市场上蘑菇价格高出收购价格近一倍,农民拿到市场上去卖,不交给企业。后来市场上蘑菇价格大幅度下滑,又伤了农民种蘑菇的积极性,规模急剧缩小。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引导企业和农民签订合同时,采取“随行就市”的办法,市场价格高了按市场价格收购,市场滞销就按最低保护价格收购,既保障了企业的原料供应,又保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使种植规模从100多万平方米又回升到400多万平方米。这些年来,莘县的大棚稳定在30万亩左右,与坚持这一条大有关系。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