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遍地是金:虞城县杜集镇发展蘑菇种植业促农致富纪实


    【发布日期】:2007-12-11  【来源】:商丘报业网
    【核心提示】: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怎么带?往哪奔?这话题老生常谈而又永远崭新。怎么带往哪奔,自然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势而各异。在虞

    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怎么带?往哪奔?这话题老生常谈而又永远崭新。怎么带往哪奔,自然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势而各异。

    在虞城,杜集镇有人口5万余人,是一个大镇、名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着力推广食用菌大棚和引资建设食用菌公司,把杜集人的钱袋子给鼓了起来。

    这事儿谈不上有什么传奇,却也有几分凑巧:2005年,有一位叫王文振的村民,从外地亲戚那里学了蘑菇种植技术,回来自己干,投资3万元建设了一个简易食用菌大棚,当年就净赚1万多元。2006年初春,王文振靠种植蘑菇致富的事,引起了刚到杜集上任不久的镇党委书记刘海玉的注意。刘书记走访王文振得知,他这是刚开始干,一年才赚万把元算不上什么,搞得好些的,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一般一座食用菌大棚年收入可达好几万元哩!刘海玉心想,在农村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上大项目上不起,上与当地实际不符的小项目又很容易夭折,发展蘑菇种植,当地棉籽壳、果木屑、锯沫、玉米芯等原材料多的是,市场空间大,产品不愁销,如果把一家一户都发动起来,都像王文振那样,全镇农民该会增加多大的收益呀!刘海玉书记把他的想法跟党委、政府一班人一说,大家一致认为可行,于是就在全镇推广开了。

    刘海玉带领党委、政府一班人,以王文振为榜样,在群众中推广建设食用菌大棚,简直可以用“一呼百应”来形容。2006年,就建起大棚1100 座。2007年11月15日去杜集采访,刘海玉书记告诉笔者,截至2007年10月底,全镇已建成食用菌大棚1862座,到年底突破2000座。品种也从初始的几个,发展到如今拥有平菇、鸡腿菇、双孢菇、草菇、金针菇、灵菇、杏孢菇、榆黄菇、木耳、猴头、灵芝等10多个品种。他们走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商丘怡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镇里推广建设食用菌大棚的同时,就及时入驻杜集镇经济开发区了,目前已从产品收购转入到真空包装、罐头生产等深加工领域。仅这一家公司2006年就生产菌种160万瓶,深加工鲜菇2万吨。2007年上半年食用菌生产与鲜菇深加工同时发展,成为当地提高农户收入的支柱产业。

    刘海玉书记向笔者算了一笔账:一般一座食用菌大棚年收入最少在2.5万元至3万元,最高可达七八万元。按每棚较低年收入3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全镇今年就可人均增收1000元,明年的收入会更可观。

    王桥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华告诉我,发展食用菌大棚种植,他们村规模较大,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000元。他个人为福建漳州一家客户代收鲜菇,每公斤给他2角钱的代收费,去年光代收费他就挣下了8万元。

    初冬时节,在镇领导和公司经理、蘑菇种植重点大户户主的陪同下,笔者参观了那一座座食用菌大棚,参观了怡泰生物科技公司和那一个个正在收购鲜菇的交易市场。那一棚棚、一筐筐、一篓篓、一池池、一车车品种各不相同的鲜菇,似张似合,含苞待放,像一捆捆错落有致的纸币,抓人眼球。那形状各异的金针菇、杏孢菇、木耳、猴头和榆黄,金灿灿,黄澄澄,像玉佩,像金条,引人注目。那肥硕滚圆的平菇,或浸泡于盐池里正在上盐,或已经装车待运,一朵朵,一枚枚,像金疙瘩,像银陀螺,给人以抑制不住的想象。真是求实创新得人心,杜集遍地都生金!(蓝文君)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