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专题资讯 » 易菇网会客厅 » 正文

    冬虫夏草红色名录评估为大型真菌受威胁等级的评估提供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18-10-30  【来源】:易菇网  【作者】:王双阳
    DSC_5260
    李熠作报告
      “针对大型真菌的特点,在本次评估中提出“疑似灭绝”的红色名录评估等级。”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微生物所姚一建研究员的学生李熠在代替姚一建研究员作《冬虫夏草红色名录评估及其保护生物学意义》报告时讲到。报告中,李熠从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冬虫夏草受威胁等级评估、冬虫夏草保护现状、冬虫夏草红色名录评估的借鉴意义等方面向与会代表进行了介绍。
      “以往的评估等级主要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不足、未予评估9个等级,评估标准主要分为A类到E类5种,其中A类为种群减少,B类为地理分布范围减少,或具有少数地点,严重或破碎种群波动,C类为小种群且在消退,D类为小种群或局限分布,E类为定量分析。”会上,李熠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以往版本的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标准,并具体讲解了每项评估标准的内涵及细则。
      李熠表示,这套评估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大型真菌红色名录的评估,“‘灭绝’和‘野外灭绝’在大型真菌中很难判断,大型真菌的世代往往不明确,也没有固定世代时长,大型真菌的个体数量以及成熟个体数量等统计工作很难进行,这些都导致难以对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进行精准评估。”
    DSC_5264
      针对上述情况,姚一建研究员团队针对大型真菌的特点,对评估标准和等级进行了调整,提出“疑似灭绝”的红色名录评估等级,用于表明已知物种长期(如100年)末被发现,但又不能确凿证明其已经灭绝或野外灭绝的大型真菌。所谓“疑似灭绝”, 指如果某一分类单元经过长期(100年,包括不同年度和季节)对已知和可能的栖息地进行观察和彻底调查,未发现任何一个个体,即认为该分类单元可能已经灭绝。因不能完全确定,故以“疑似灭绝”表示。
      “除了提出‘疑似灭绝’这一新等级外,因大型真菌世代不明确,没有固定时长,本评估采用一定的时间段代替世代时长来计算大型真菌种群的变化,并对IUCN受威胁标准进行了调整。在使用标准A和C1时,采用‘30年内’来代替原有的‘10年内或3代内’,在标准C1中‘5年或2代内’和‘3年或1代内’也分别调整为‘15年内’和‘10年内’。”李熠表示,根据这一新的标准进行检测后总体结果为:大型子囊菌中灭绝0种,野外灭绝0种,疑似灭绝1种,极危6种,濒危3种,易危14种,近危41种,无危189种,数据不足616种,共计870种;大型担子菌中灭绝0种,野外灭绝0种,疑似灭绝0种,极危0种,濒危15种,易危30种,近危54种,无危1918种,数据不足4251种,共计6268种;地衣型真菌中灭绝0种,野外灭绝0种,疑似灭绝0种,极危3种,濒危7种,易危18种,近危6种,无危657种,数据不足1473种,共计2146种。
      随后,李熠以冬虫夏草为例介绍了受威胁等级评估方法。他表示,相对于其他虫草类真菌,冬虫夏草分布范围相对较广、种群密度和生物量更高,但是由于受到人类过度采挖的严重影响,其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其分布范围也在萎缩,根据模型预测的结果仅气候变化导致的冬虫夏草分布区的丧失在未来的三五十年内就可能达到30%以上,并通过基础数据、环境变量、气候模型及不同的碳排放假设等方面的建模分析及研究后,认为该物种为食药用菌,未被列入国家保护物种,其分布地部分被保护区覆盖。建议开展种群变化和分布范围研究,并考虑必要的保护措施,尤其是防止过度采挖利用。
    DSC_5266
      李熠表示,冬虫夏草红色名录评估为大型真菌特别是食药用真菌受威胁等级的评估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典型范例。“在获得足够物种地理分布信息的前提下,物种分布建模分析方法可以有效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物种地理分布的影响,从而应用A3c、A4c、B类等评估标准对物种受威胁等级进行评估;长期的定点监测(四川小金)以及大量采挖人员提供的信息在冬虫夏草评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大型食药用真菌来说,实地调查获得的物种分布变化、种群动态变化信息可作为重要依据;对菌物来说,成熟个体数很难进行计数和估测,可以用肉眼可见的子实体或菌核的数量或产量转化成成熟个体数,并计算成熟个体数量及其波动,从而适用C类和D类标准;红色名录评估的目的是实现物种和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评估等级的确定应考虑每个物种的特性,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些从冬虫夏草红色名录评估总结出来的经验,以可以用于其他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提供有效思路。”
      报告最后,李熠对中国菌物红色名录评估提出建议。他表示,建模分析方法在其他物种中的推广;评估标准的调整和灵活运用,如用固定的时间代替世代时长;资源现状(地理分布、种群数量等)摸底;重点地区、重要物种的长期监测;生态环境的保护重于物种的保护;加大宣传、公众参与。
      2018第二届全国虫草大会于10月25-27日在杭州龙湖皇冠假日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易菇网、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中国菌物学会虫生真菌专业委员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承办,浙江五养堂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宝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武汉菌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担会务执行。本次大会围绕“直面虫草产业的挑战与机遇”主题,安排有学术交流会,虫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冬虫夏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蛹虫草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虫草产业企业家论坛,虫草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并组织代表前往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进行参观,同期还举行了“中国菌物学会虫草类产业分会”成立筹备会议。本次大会凝聚了虫草行业最权威的专家以及最具实力的企业家,与会人员提出我国虫草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指日可待,是虫草行业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盛会。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