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印江食用菌产业结硕果 梵净“仙菇”香飘万里


    【发布日期】:2018-12-10  【来源】:铜仁日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印江在"坚持科技研发提质效,循环利用促进双赢,培育技术强支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既有"仙菇飘香",又有"绿水青山"的双赢局面。
      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木盆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
      截止11月,该县今年完成食用菌种植12733万棒,香菇黑木耳茶树菇、羊肚菌、鸡枞菌等产业初具规模,实现产量8.18万吨,产值6.77亿元。
    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群众”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着力在产业规模、利益联结、品牌打造、科技创新上做文章,积极打造“国家食用菌栽培标准化示范区”,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产业革命的新路子,让小小蘑菇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优势集聚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生长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生长在生态王国梵净山下的美味山珍,种植环境无污染,纯天然,是美容养颜,滋补养生的珍品,先后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业标识认证,梵净山下种蘑菇,简直就是'仙菇'。"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播放的印江电商扶贫优质农产品"梵净蘑菇"展播视频中,该县县委书记田艳的推介,让印江的"梵净蘑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早在2011年,该县便在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基础上,探准食用菌发展的绝对优势--"科技含量高、投资效益好、见效周期短""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而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该县立足生态环境,全力以赴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截至今年9月,该县对外引进深圳劲嘉集团(上市公司)、福建同发集团等16家企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8家,经营规模不断壮大。
      产业带动利益联结百姓富
      走进木黄镇凤仪村黑木耳基地,一条产业路笔直向前,整齐排列的木耳菌棒规模壮阔,与村舍形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依靠这道"风景线",村里的残疾贫困户石中文,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入企务工获薪金、"精扶贷"入股享股金,2017年实现增收10200元。
      通过村企合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推行"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由公司提供生产菌棒、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菌棒、组织生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新发展食用菌专业村34个,发展食用菌2000万棒,预计实现产值11000万元。
      通过利益分享,着力实现共同脱贫。推行"1126"集体经济分红模式,将集体经济利润的10%作为滚动发展资金,10%作为全体村民分红,20%作为合作社入股分红,60%作为贫困户分红。截至9月,通过多形式利益联结,该县今年食用菌产业共带动贫困户2764户10249人参与,稳定增收。
      建强品牌市场拓展效益增
      位于木黄镇高新农业示范区的深圳劲嘉集团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占地1200亩,放眼望去,106个智能化大棚整齐排列。
    走进其间,集现代化食用菌生产车间、食用菌深加工研发中心、物联网智能生产大棚、菌农培训中心、农旅娱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印江县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拔地而起。
      "既能回应政府的需求,照顾到地方群众的需要,又能满足产业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在这个地方发展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可谓是最佳之选。"公司管理负责人刘建国坦言,把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建在印江木黄,就是因为梵净山的好名气,当地的好气候、好水源。
      与此同时,依靠梵天菌业的全国销售网络,木黄的食用菌正搭乘电商的快车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该县建成集企业孵化、电商培训、实景沙盘演示、农特产品展示、冷链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基地,培育网店76家、农产品电商企业18家。"梵净仙菇"成为畅销产品,2017年实现线上销售收入1200余万元。
      坚守底线科技支撑后劲足
      近年来,印江在"坚持科技研发提质效,循环利用促进双赢,培育技术强支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既有"仙菇飘香",又有"绿水青山"的双赢局面。
      在科技研发上,实施了贵州科技重大专项《武陵山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并获得全省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成功试种猴头菇、蟹味菇、鸡枞菌等特色品种,示范推广香菇、黑木耳袋料栽培、香菇胶囊菌种繁育等先进技术,食用菌菌棒成活率达98%以上,其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含量成分是其它同类产品的2倍。
      在循环利用上,积极研发原料替代栽培技术,探索用棉籽壳、秸秆、巨菌草等作为生产原料,有效减少食用菌对木材的依赖。成功研发废旧菌棒循环利用技术,将废旧菌棒二次利用生产绿色有机肥,实现资源再生利用。2013年以来,共生产绿色有机肥3万吨。同时,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新建菌材林7万亩,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培育技术上,创新"校地合作"方式,设立"印江自治县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聘请李玉院士团队、全国科研院所专家教授15人开展技术指导;将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本土食用菌种植能手的培训基地。今年,全县新聘技术员14名,截至目前,共培育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64名,培养职业型、产业型农民1000余人。
      秋日硕果累累,印江"仙菇"飘香,长于梵净山脚下的"仙菇"正走进千家万户。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