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秸秆还田种出美味菌菇“菌稻”


    【发布日期】:2019-03-19  【来源】:新民晚报
    【核心提示】:据测算,一亩大球盖菇会用到秸秆约15吨,每亩能产出2吨以上大球盖菇。如今,崇明大约已有2000多亩菌菇从稻田和林下长出,一条完整的“菌菇循环生态链”已逐渐形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一直以为,采蘑菇的小姑娘只会在林中漫步、树下采摘,没想到如今水稻田里也能长出鲜美可爱的“赤松茸”。更神奇的是,原本人人嫌弃的秸秆,成了种菌人抢着要的宝贝。
      三月的上海,春风仍寒。崇明区港沿镇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的一片稻田,有200亩被神秘的塑料地膜覆盖着。掀开地膜,里面是一片片白花花的菌丝。再过不久,一枚枚红红的大球盖菇就从田垄上星星点点地探出头来。这种菌菇又叫“赤松茸”,个头大概3-5厘米,吃起来肉质滑嫩、食味清香。
      仔细看,埋着菌种的泥土有点特别,土里混着黄色秸秆。抓一把,闻一闻,还有菌菇的清香。上海菇林源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青恩揭开了奥秘。原来,这是一种“大田模式”种植菌菇的方式,在同一块地里轮流种植水稻和大球盖菇,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打个“时间差”,同时将秸秆“废物利用”。
      “每年秋天水稻成熟后,在铺满秸秆的田里放入菌种,再覆上地膜。几个月后,第一批菇就会探头。直到第二年的5月间,可以种两三茬菇。夏天一到,大球盖菇又会‘让位’给水稻,进入下一季的循环。”李青恩说。
      而在另一种“林下栽种模式”中,同样也可以在树林间挖沟,填入稻秸秆,随后埋入菌种。在建设镇的一片银杏林中,记者看到林间搭起了大棚,棚中土壤里掺杂了秸秆和颗粒状的稻壳。由于温度比稻田更高,这里的大球盖菇在三月寒风中就已冒出了头。
      不仅“空闲”的稻田和林下空间被重新利用,更神奇的是,在种菇过程中,秸秆会逐渐分解成有机质,修复土壤并提高肥力。利用这种菌渣种出的“菌稻”,据说口感又糯又甜。
      上海农科院科研人员曾检测显示,在稻田里栽培大球盖菇的菌渣还田后,表层土有机质百分含量为3.163±0.0473,而未种时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为1.803±0.0644。林下种植大球盖菇后的菌渣还林,6个月后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增加了21.36%。
      以往,秸秆总被认为是“农林废弃物”,大量秸秆无法处理,只能一烧了之,严重污染空气。而现在,不仅秸秆有了好去处,还能修复土壤,水稻田也被充分利用增加了收益,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据测算,一亩大球盖菇会用到秸秆约15吨,每亩能产出2吨以上大球盖菇。如今,崇明大约已有2000多亩菌菇从稻田和林下长出,一条完整的“菌菇循环生态链”已逐渐形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