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多人中招!亲手采的蘑菇差点成了催命符!专家:野蘑菇是否有毒外表难以区分


    【发布日期】:2020-06-16  【来源】:潇湘晨报
    【核心提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831起相关报告,发病2818人,死亡53人。今年截至6月7日,全省已上报25起相关事件,共发病76人,死亡1人。
           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831起相关报告,发病2818人,死亡53人。今年截至6月7日,全省已上报25起相关事件,共发病76人,死亡1人。
           然而,罪魁祸首只是几朵小小的蘑菇。
           亲手采摘的野蘑菇,为何差点成了催命符?那些流传的毒蘑菇识别方法不能避免吗?近日,省儿童医院收治了多名儿童,他们皆因食用野蘑菇中毒。
           随着气温回暖,雨水充沛,野生菌类进入生长旺季。但要注意,“食菌季”同时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6月9日,湖南省食安委通报了湖南省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工作情况。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收到毒蘑菇相关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831起,发病2818人,死亡53人。今年截至6月7日,全省已上报25起该类事件,其中长沙有4起,全省共发病76人,死亡1人。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陈作红表示,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蘑菇的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因此,对于老百姓来说,建议不要采食野外蘑菇。
           野蘑菇放倒一家四口,孩子进了重症科
           近日,家住东安县的丁丁(化名)因误食毒蘑菇被紧急送至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治疗。
           据丁丁爸爸介绍,6月5日,丁丁奶奶在山上采摘完蘑菇于当天中午进行烹饪,一家人都有食用。第二天凌晨,一家四口开始出现腹痛、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经诊断为毒蘑菇中毒。其中,丁丁病情危重,7日晚,他被紧急转送至省儿童医院重病医学一科治疗。
           “我妈妈到外面采的蘑菇,四五朵的样子,一家人吃了。因为以前都是那样吃的。我们那个县城都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丁丁爸爸说。
           入院时,丁丁精神差,呈现出烦躁不安的状态。医生抽血检查发现,丁丁的谷草转氨酶(临床一般常作为肝脏疾病、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项目)是正常标准的200倍左右。医生立即给丁丁导泻,并建立“生命通道”,进行血液灌流术、血浆置换术及血液净化术清除毒素等对症处理。目前,丁丁仍需继续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丁丁全家食用野生菌中毒不是个案。6月7日,省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三岁男童。6月5日当天,男童和两岁的弟弟食用了爷爷采回来的野生蘑菇,随后出现了中毒反应。弟弟被送到当地医院,于7日凌晨死亡,家人紧急将哥哥转到长沙进行治疗,但哥哥最终也因为呼吸功能器官衰竭死亡。
           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新萍介绍,近半月,重症医学一科收治了多例毒蘑菇中毒的患儿,这些中毒的患儿都是家长自行采摘并食用野生菌类后中毒的。
           蘑菇中毒高发区中湖南仅次于云南
           陈作红长期从事毒蘑菇及其毒素研究。就在6月11日,他还特意赶往永州零陵区去年一毒蘑菇中毒现场采集标本。去年,当地居民误采误食了丝盖伞,导致多人中毒。在现场,陈作红采集到了大量导致神经中毒的翘鳞蛋黄丝盖伞和小毒蝇鹅膏。
           陈作红告诉记者,在国内,湖南属于蘑菇中毒高发区,仅次于云南。在湖南,剧毒的鹅膏菌主要集中在6~7月份发生、亚稀褶红菇集中在7~8月份发生。因此,陈作红建议在野生蘑菇高发季节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陈作红指出,一些有毒的野生菌与可以食用的野生菌形态上很相似,民众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导致误采误食引起中毒。如可食用的稀褶红菇和剧毒的亚稀褶红菇,都是扁扁的灰褐色蘑菇;可食用的草鸡枞鹅膏和灰花纹鹅膏,都是白色伞柄,圆圆的灰褐色伞盖;有毒的叶状耳盘菌也长在木头上,和黑木耳十分相似;可食用的小蚁巢伞和有毒的丝盖伞,看上去都十分纤细、清新。
           并非只有外观鲜艳的才是毒蘑菇
           “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陈作红说。因此,对于民众来说,除非某些经常采食的野生菌种类,例如,松乳菇,又称枞菌或寒菌,可以采食外,对于其他的种类建议不要采食。在湖南的湘西地区,老百姓只采食枞菌,当地很少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从陈作红展示给记者看的剧毒蘑菇图片来看,毒蘑菇在外观上十分具有迷惑性,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只有外观鲜丽的蘑菇才是毒蘑菇。陈作红指出,民间很多鉴毒方式不可靠,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等,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认知。
           万一食用了毒蘑菇该怎么办?陈作红表示,一定要第一时间及时去医院检查和及时治疗,他特别提醒:“凡是误食后有潜伏期在6小时以上的,也就是说吃了蘑菇后6小时才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型症状的,一定要及时送至大医院去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提醒】
           这些毒蘑菇识别法不靠谱
           错误一 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不鲜艳的无毒
           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无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丽、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比如:在广东,导致中毒人数众多的白毒伞,又叫致命鹅膏,外表纯洁朴素,一个约50克(1两)的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有一些不善伪装的,如毒蝇鹅膏,艳丽的衣着就明显警示“我有毒”。也有蘑菇是美貌与安全并重,味道鲜美的,如一些红菇。
           错误二 可使银器、大蒜、大米等变黑的有毒
           毒蘑菇和银器、大蒜、大米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不会出现变色现象。
           错误三 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
           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确实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错误四 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因此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错误五 高温烹煮、煮沸、晒干可祛毒
           毒蘑菇的毒素的性质通常很稳定,一般的蒸、煮、闷、烧等烹饪方法或晒干加工都不能把毒素去掉。
     
     
    关键词: 蘑菇 毒蘑菇 中毒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