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术前沿 » 正文

    上海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揭示草菇保鲜分子机制


    【发布日期】:2021-11-17  【来源】:上海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核心提示】: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遗传工程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知名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一区Top,IF=5.537)上,发表了“β-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草菇采后管理中的积极应用”的研究论文。

    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遗传工程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知名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一区Top,IF=5.537)上,发表了“β-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草菇采后管理中的积极应用”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为进一步解决草菇采后冷链运输、低温保鲜等问题提供了科学基础,可极大的提高草菇的市场竞争力。

    草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功效,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保健食品。而且草菇的生长周期特别短(大约10天),本应成为经济效益很好的菌菇品种。然而,草菇在常规的保存温度(4°C)下,便会软化、液化,甚至腐烂,这种草菇“低温自溶”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其大规模的种植和推广。

    研究团队长期坚持开展草菇“低温自溶”现象的分子机制研究,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了UBEV2是草菇低温自溶的关键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UBEV2抑制剂L345 -0044化合物,进而采用绝对定量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方法,分析l345 -0044处理的子实体在4℃冷胁迫作用下的基因和代谢物表达谱,揭示UBEV2介导的酶途径,发现D -葡萄糖-1,5-内酯(DGase)能够通过抑制β-葡萄糖苷酶从而显著改善草菇的抗冻性。DGase作为一种廉价的食品添加剂,通常用作中国传统食品豆腐的凝固剂,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龚明副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食用菌研究所邹根研究员、万佳宁博士、鲍大鹏研究员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支持。

    龚明一直从事食药用菌功能基因大数据挖掘及机理分析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作者近年来围绕草菇低温自溶的泛素化调控机理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Proteomics》(三区, 3.509)、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二区,4.235)、《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一区,5.537)发表了系列科研论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5项,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研究。

    邹根研究员日前获得上海农业科学院新一轮卓越团队B类资助,担任首席专家领衔“食用菌遗传机制解析和应用创新团队”。该创新团队计划在五到十年内,以创制高产、稳产、高值食用菌新种质为目标,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食用菌遗传学科创新研究平台,构建国内一流水平食用菌合成生物学技术体系。该研究论文的发表标志着该团队又在既定的发展目标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 草菇 研究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