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学术前沿 » 正文

    昆明植物所在杯伞科真菌系统分类和毒蝇碱进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3-12-01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核心提示】:昆明植物所在杯伞科真菌系统分类和毒蝇碱进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杯伞科(Clitocybaceae)隶属于真菌中的蘑菇目(Agaricales),是该目中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全世界已知物种约300种,分布广泛,个体多呈杯状至伞状,营腐生或菌寄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该科既有常见的食药用菌,也有含神经毒素毒蝇碱(muscarine)的毒菌,并在国内导致多起中毒事件,深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但该科囊括哪些属,属间亲缘关系如何,物种如何界定,哪些种含毒蝇碱,该类物种是否可以通过系统亲缘关系准确预测?这些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对杯伞科该类群进行了综合研究。基于分子系统发育、外观形态、显微结构、生境生态、毒素成分和演化时间证据,(1)更新了杯伞科的属级组成,证明杯伞属(Clitocybe)、金钱菌属(Collybia)、树状金钱菌属(Dendrocollybia)、香蘑属(Lepista)、假离褶伞属(Pseudolyophyllum)和囊泡杯伞属(Singerocybe)隶属于该科;(2)揭示了毒蝇碱毒素在该科中的起源和分布规律,发现产毒蝇碱这一性状约在两千万年前出现于该科,在后续演化中未发生丢失,为有毒金钱菌的一个共衍征。与该科其他不产毒蝇碱的支系相比,在产毒蝇碱的支系中物种特别丰富、多样,产毒蝇碱这一创新可能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3)挖掘了我国杯伞科物种的多样性,发表17新种和15新组合,其中19种有毒。研究成果对认识杯伞科真菌的起源与适应性进化,对毒蘑菇中毒预防和治疗,具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成果近日以Systematic arrangement within the family Clitocybaceae (Tricholomatineae, Agaricales): phylogenetic and phylogenomic evidence, morphological data and muscarine?producing innovation为题发表在期刊Fungal Diversity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后何正蜜(2022年已出站,现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通讯作者为杨祝良研究员。研究工作得到了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计划(202305AB350004)和云南省博士后定向培养资助等项目的支持。

    图1 杯伞科的系统发育树、产毒蝇碱物种的系统位置及代表物种子实体照片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