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安全生产和应急避险科普|路边的蘑菇不要随便采 小心野味中毒


    【发布日期】:2022-06-30  【来源】:黄河口晚刊
          随着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野生蘑菇纷纷“冒头”,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进入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野生蘑菇中很多毒性大且难以辨识,市民一定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
          因误食野蘑菇 三人中毒
          6月16日下午4点27分,市卫生健康委开发区分局收到东营市人民医院报告:收治3例误服野生菇出现头痛症状病人,立即将情况上报东营市疾控中心,采摘了患者所误服的野生蘑菇,并按要求派3名调查员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据悉,3名患者于6月16日下午2点30分左右在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农贸市场北门对面桥头的树下草丛内,采摘野生蘑菇后共同少量食用,自觉味苦咀嚼后吐出,食用约1小时后发病,出现头疼、头晕、胸闷的症状,经过催吐、洗胃、输液治疗后,3名患者症状缓解,状态良好。
          避免野生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是“三不”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很多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十分相似,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甚至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才能鉴别,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感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想辨别更加困难。很多老百姓根据颜色、气味,或者用银针、大蒜等民间错误方法来鉴别毒蘑菇,这是不科学的做法,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
          预防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是“三不”——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即使其看起来与平常食用的蘑菇外形相似。请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应对误食中毒,这些处理措施值得掌握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已知有毒蘑菇520余种,中毒总体病死率为11.69%至42.30%,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超过90%的蘑菇中毒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根据蘑菇种类不同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可分为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性、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皮炎型七种类型。
          无论哪一类型的蘑菇中毒,应尽快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为了减少毒物吸收、争取更多时间救治,在医生救治之前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在等待医生救治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让中毒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对已经昏迷的中毒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毒蘑菇认识误区◆◆
          谣言一: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好看的没有毒。
          错!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
          谣言二:长在潮湿处或粪便处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所有蘑菇都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肮脏”与蘑菇的毒性无关!
          谣言三: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颜色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无颜色变化。
          谣言四:高温烹煮可以破坏毒蘑菇中的毒素。
          错!毒蘑菇所含毒素的毒性稳定,耐高温,抗干燥,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大蒜、生姜等佐料也不能破坏毒素。
          谣言五: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能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