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桑树蛾子’现在成了畅销全国的‘森林黄金’!”8月11日,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荣祥指着货架上的桑黄酒、桑黄茶说,这些产品如今在北京、上海、济南、重庆、杭州等多个城市火热“出圈”。依托丰富的古桑树资源,临清将小小的桑黄做成了年产值3.5亿元的大产业,正在中药材产业链上跑出富民“加速度”。
临清市地处黄河故道,现存2万余株桑树,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桑树就有1200余株。这些古桑树上生长的金黄色扇面状真菌——桑黄,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近年来,临清市利用这一独特资源,全力推动桑黄产业全链条发展,让曾经的“树疙瘩”变身“桑黄金”。
“我们建立了从菌种选育到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王荣祥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发出桑黄茶、桑黄颗粒等50余种产品。在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2000多家直营店和全国127家聊城“新三宝”直营店,这些产品都成为热销商品。此外,该公司的桑黄产品已打通香港、澳门销售渠道,临清与香港企业签约形成8000万元体量的合作,让“临清桑黄”香飘粤港澳。
走进临清桑黄种植基地,整齐的菌包排列有序。当地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已发展人工桑黄种植面积2100余亩,年产桑黄菌包800万个,桑黄330吨。2024年,临清桑黄产业产值预计达到3.5亿元,真正实现了“点菌成金”。
在销售端,临清桑黄玩出了新花样。通过“直播+电商”新模式,打造了桑黄私域直播溯源基地,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一款桑黄茶在直播间创下过单场销售百万元的纪录。如今,临清桑黄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当地荣获“中国桑黄之都”等多项称号。
昔日黄河故道的古桑树,如今结出了富民“金果子”。从资源保护到产业升级,从田间地头到大江南北,临清以桑黄为媒,用全产业链思维激活特色资源,让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