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小蘑菇撑开致富伞 “邹城蘑菇”叫响大市场


    【发布日期】:2022-08-02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类最佳饮食结构的建议是“一荤一素一菇”,这里面的“菇”指的就是食用菌。在山东,就有一个全国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邹城市。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类最佳饮食结构的建议是“一荤一素一菇”,这里面的“菇”指的就是食用菌。在山东,就有一个全国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邹城市。

    那么,地处山东鲁南地区的邹城,是如何结缘食用菌行业?又是如何叫响“邹城蘑菇”品牌的? 

    敢为天下鲜 “邹城蘑菇”异军突起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食用菌产量从1978年的5.7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4043万吨,食用菌历经40多年的发展,夯实了种植业中继粮食、蔬菜、水果和糖料之后第五大农作物的地位。

    上世纪90年代起,邹城市食用菌产业从自发、分散、小规模的家庭副业生产方式做起,学技术、搞研究,菇房历经五代蝶变,实现了由农户分散生产向集约化经营、由季节性生产向周年化生产的转变。栽培模式也由大拱棚垛式或竹木层架种植为主,演变为高产高效立体栽培及工厂化生产。打造了以大束镇为核心,太平镇、田黄镇、香城镇、石墙镇等多点示范的食用菌产业体系。

    7月22日,记者走进邹城市大束镇食用菌产业园,眼见生产厂房鳞次栉比、生态公园风光绮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庞大的产业规模,使特色农业实现了工厂化运作。

    “由于煤炭资源丰富,邹城太平镇存有大量的采煤塌陷区。”在蘑菇科创园内,邹城市食药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洪忠向记者介绍:“综合整治大部分是以下面埋藏矸子石、上面附土的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整治的土地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玉米、小麦在上面长得很矮,所以没有收成。在这种基础上引进了食用菌,在塌陷地上进行建棚,恰好可以发展食用菌产业。”有着“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特性的食用菌,较好地解决了塌陷区综合治理这一大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一直关注邹城食用菌的发展,他表示,邹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代表了中国食用菌由小到大、由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不仅发展了大型产业园,而且蘑菇小镇的建设、儒家思想文化的融入,都是走在了食用菌发展的正确道路上。

    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弘说:“邹城市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品牌文化融合再造、公关活动扩大影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举措,全面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邹城食用菌全产业链升级,不断提升‘邹城蘑菇’品牌竞争力,开启了品牌建设新局面。”

    截至2021年底,邹城市食用菌种植总面积达2460万平方米,品种涉及金针菇、双孢菇、杏鲍菇等20多个,其中金针菇产量约占全国工厂化产量14%;优质菌菇大多发往上海、北京等华东华北城市,其中5家企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邹城蘑菇”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品牌价值评估达到17.14亿元。

    做强智慧农业 小蘑菇有大“钱途”

    “右手方是我们的养菌室、搔菌车间,左手方是育菇房,由搔菌车间进入育菇车间全部通过地下的传输带,在采摘以后,所有的菌瓶又通过高架廊桥进入了挖瓶车间,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坐地铁’‘走高架’,改变了原有的车拉肩扛的输送模式。”记者来到邹城市大束镇食用菌产业园内的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生产部副厂长葛强介绍说。

    来到育菇车间菇房内,淡蓝色的微光和恒定的冷气扑面而来,使人神清气爽。葛强介绍,厂区3个育菇车间都是中央智能化控制。据了解,该厂区机械化程度达80%,货物运输、上架码垛等环节,仅需员工操作机械设备即可完成作业,装瓶车间的装瓶、打孔、封盖等各环节已全部实现自动化。

    以自动机械替代人工,用智慧科技赋能生产。邹城市食用菌产业不仅致力于延长完善产业链条,同时在生产流程上也坚持革新,在产品销售上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不断动态调整改进。

    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引领、政策扶持,邹城为食用菌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众多食用菌企业来邹城投资建厂,先后培育友和、常生源、福禾、利马、恒信、世纪智慧等20多家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厂化生产经营主体,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群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邹城市委书记远义彬表示,作为全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之一,邹城市将抓牢省级数字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省农高区及国家级邹城市食用菌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重大机遇,重点推进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项目、山东省高效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项目、数字化示范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及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以项目汇聚产业高端人才、点燃创新驱动引擎,打造食用菌产业“邹城芯片”。

    产业惠农增收 撑开乡村振兴“致富伞”

    “我们村目前有26户参于香菇种植,每年有两季收成,每季能收4茬,每季每棚收入1万多元。”大束镇南葛村党支部书记张向德告诉记者。借助园区发展红利,该村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发展快车道。

    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园北侧的大束镇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是探索党建引领群众致富的鲜活样板。由南葛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目前,该香菇基地占地66亩,共建有大棚59个,是集香菇种植、生产加工、冷藏储存为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可实现年产香菇1000吨,年产值100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群众三方共赢。

    有了优势条件做背书,大束镇食用菌产业园一期已建成运营友泓生物、蘑菇科创园、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其中友泓、友硕、恒信3家大型食用菌工厂化企业,可日产金针菇400吨以上,吸纳就业1200余人。

    侯家洼村的38岁村民郭和焕,来友泓生物工作两年多了。“除去五险一金,一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呢,中午管饭,两荤一素,伙食挺好,五点就下班,俺们村有10多个人都来了!” 郭和焕脸上挂着笑容,向记者谈起来到园区上班的情况。

    “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着力将群众引向实现共同富裕的快速路上,通过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劳务公司等等不同的形式,把留守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参与到食用菌产业链中来。”邹城市食药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洪忠介绍说。

    在邹城,对于不适合工厂规模化生产的菌种,仍然会有大棚种植的模式。山东常生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猛介绍了他们的“1+1+4”的模式, “1”就是当地低收入家庭,再一个“1”就是公司员工他有一定的技术基础,“4”就是我们当地的老百姓,这样 6 户、6个棚组成一个互助组,一个棚的活大家干,大家的活共同干。现在每个大棚纯盈利达到 8 万元,将公司和农户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邹城市食用菌产业带动了全市9万余人就业,其中农民6.9万人,从事食用菌产业的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探索出了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邹城新路径。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