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将“食用菌”论文写在黔西南大地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02-08  【来源】:中国黔西南

    两年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即是归期,想到要离开这片土地,第2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徐学锋的心中充满不舍与留念。回想两年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心怀梦想,毅然告别妻女,独自来到黔西南,一心想把多年来积累的产业知识、技术经验应用到黔西南大地的热忱,他从心底里再次露出幸福而无悔的笑容。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产业建言献策谋发展

    初到黔西南,正值食用菌产业完成初创向提质增效转变的关键期,徐学锋积极发挥自己科班出身、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产业发展规律的专业技术特长,全身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6县2市大约40个食用菌企业和基地,以及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州林产公司等产业相关的主要部门,实地了解了菌种、菌材、菌企等产业要素基本情况。通过认真梳理,徐学锋向产业专班提出了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进行品种布局、重视菌种保供、强化技术团队人才培养等意见建议,并积极推广“稻+菌”等轮作模式,改良羊肚菌大棚搭建方式,有效带动了全州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

    以人才培训为抓手,提升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面对黔西南食用菌产业人才较匮乏的局面,徐学锋深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把黔西南食用菌产业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要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带不走的食用菌人才大军。于是他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以集中培训、田间指导、外出实地讲解等多种方式,亲自站上讲台为食用菌经营主体、从业人员、产业干部等开展食用菌知识讲座培训,还借助日常到县市调研的机会,随时随地对菌农开展技术指导,让技术服务到田间地头。两年来,他所走访过的大小基地近100家,服务群众千余人,大家都称赞他不仅务实,还没有架子,待人亲和,课也讲得特别好,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对食用菌产业也更有信心了。

    聚焦科研项目,助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引领科技研发是博士服务团的中心工作之一,到黔西南后,徐学锋一手抓工作,一手抓研究,积极发挥科研方面的优势,帮助挂职单位申请获批省农业厅“稻菌轮作精细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针对羊肚菌和黑木耳两个品种选择不同海拔气候、不同来源菌株进行试验示范,促进产量大幅提高;申请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鸡枞菌基于分子标记的种群鉴定及应用研究”,针对贵州地区野生鸡枞菌进行收集采样,鉴定种群关系,为后续鸡枞菌的驯化积累种质资源。为了更好地激发科研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黔西南州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还帮助他成立了“徐学锋博士工作室”,工作室通过项目申请、实施和过程管理,培养带动科研人员20余人,收集了各类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200余份,为产业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谈到这些成果时,徐学锋说:“申请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产业瓶颈破题,这些人才和资源的储备在今后必将为黔西南的产业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也必将转化成驱动产业升级的创新能力。”

    依托岗位职能,将深情镌写在黔西南大地

    在黔西南挂职的两年,徐学锋不仅要当好食用菌产业的“筑梦人”,同时还承担着春耕备耕、粮食安全、厕所革命、环保督查、高标准农田建设调度等日常工作,但为了能最大化运用资源,为黔西南服务,他还积极推动所在学校和校友会企业资源与贵州农业产业对接,邀请行内专家多次赴黔西南开展食用菌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强化博士服务团与黔西南产业联系,解决了羊肚菌制种、牛肝菌深加工、马蹄菌野生抚育等技术问题。为此,他时常忙得忘记吃饭,忘记给家里报一声平安,但他却谦虚地说:“总的来讲,我在两年挂职期内尽力做了一点实事,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仍有工作不够完善,有想法未能实施。两年黔西南人,一生黔西南情,在未来的日子里,尽管我的工作离开了黔西南,但黔西南依然是我的家乡,我将怀着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和美好祝愿,继续为黔西南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