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河北平泉:小蘑菇缘何长成大产业


    【发布日期】:2010-01-1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棚内,选蘑菇的姑娘挥动剪刀,煮蘑菇的小伙杀青、标桶。棚外,装满蘑菇的货车陆续开出。这是河北平泉县柳溪乡宋玉成哥仨投资20万元建起的滑子菇园区,占地20亩,年产鲜菇5.5万盘。“客商天天打电话要货,根本忙不过来!”宋玉成夫妻乐不可支。



    平泉县地栽木耳生产园区。王明浩 梁世芳摄影报道

        棚内,选蘑菇的姑娘挥动剪刀,煮蘑菇的小伙杀青、标桶。棚外,装满蘑菇的货车陆续开出。这是河北平泉县柳溪乡宋玉成哥仨投资20万元建起的滑子菇园区,占地20亩,年产鲜菇5.5万盘。“客商天天打电话要货,根本忙不过来!”宋玉成夫妻乐不可支。

        地处燕山深处的平泉县,“藏”着一个5万多农户参与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年产10000万盘(袋),产值10亿元;生产加工龙头企业达30多家,形成“森源”、“润隆”等知名品牌,以保鲜、速冻、烘干等为主导的8大系列50多种产品俏销国内,远销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1000多万美元。

        小小蘑菇,究竟是怎样长成大产业的?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平泉县一探究竟。

        挖掘资源禀赋,“梁希才们”趟路子

        平泉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气候适宜发展食用菌,这一点早被行业专家看中,遗憾的是,平泉人守着“金山”却喊穷。

        平泉县与食用菌结缘,要从该县应用菌研究所所长——梁希才说起。梁希才,过去鼓捣过蘑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保定食用菌培训班。专家的讲授,让他看到了食用菌的“钱”途,联想到平泉的资源禀赋,梁希才决心趟趟路子。回到家,他投资千元搞起500袋平菇试验,竟获成功。翌年,同村几个农户跟着建起5座大棚,发了5000袋平菇,又赚一笔。此后,梁希才家成了发展食用菌的示范场。

        到1989年,平菇、黑木耳等已覆盖平泉10个乡镇40个村,年产量100吨。但天有不测风云,这年赶上市场疲软,梁希才先后到沈阳、石家庄等地找销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最终才与东北一家食品厂签下合同。“卖难”,深深地刺痛了“梁希才们”。

        1993年,平泉县首家食用菌食品企业——森源食品公司成立。在县里支持下,企业到外地“取经”,学先进技术,学管理经验,回后来投资8000多万元建起占地12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新厂区,又实施了国家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专项工程,上了10条食用菌生产线,还通过HACCP质量及卫生体系认证,连外商都直翘大拇指,平泉的菌农,再不为“卖难”犯愁了。

        随后,润隆、乾通等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平泉已培育出食用菌龙头企业30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并建起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产销机制,农民由此增收5亿元。平泉的菌农,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巧用“加减法”把“蛋糕”做大

        从一个山区小县,平泉摇身变成全国食用菌产销大县,菌民大发菌财。目前,平泉已建成11个食用菌专业乡镇、100多个专业村,年产值10亿元,其中,滑子菇产量占全国产量的一半。成绩的取得,在于平泉巧用“加减法”,把食用菌“蛋糕”做大。

        用好加法:靠园区带动产业扩规模。从2002年起,平泉每年投入300万元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用于基地菇农的贴息、机械设备补贴,构建起香菇、滑子菇等多个品种、全年产供的生产格局,发放装袋机300台、锯沫加工机100台、保鲜机组20台,补贴烘干机77台、预煮机10台,建成标准化示范园区400个,食用菌产业从2003年的4000万盘(袋)增加到1亿盘(袋)。同时,平泉着力提高龙头企业深加工增值水平,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产品、原辅料加工及产品保鲜的企业达40家,每吨食用菌鲜品平均增值5000元,菌农户均增收1万多元。

        做好减法:用管理推动食用菌产业提水平。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菌农最怕病菌感染。平泉县先后出台《食用菌标准化实施方案》、《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标准》,规范菌种场生产资质认证,加强菌种质量检测,提高产业运行质量。七家岱乡雹神庙村赵连国在家搞1万袋香菇,每年坏15%。入驻园区后,统一生产标准,减少污染率,降低经营成本,特别是在接菌、装袋的关键期,都有技术员指导,坏掉的菌袋不到2%。同时,平泉崩紧“科技兴菌”这根弦,在新品种的引进、开发,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使低级品率大大降低。食用菌生产示范户侯宝仓感慨地说:过去生产香菇,低级品和次品的比例大致都在20%到30%,通过实施新技术,低级品、次品率平均降低80%以上。

        既让菌产业“吃”饱,又让“绿水青山”长存

        食用菌产业带来滚滚财源,成为平泉农户增收的主渠道。但问题也出现了,以锯未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每年要“吃”掉上亿公斤木料。如何既让食用菌产业“吃”饱,又保证绿水青山?

        2002年,平泉把营造刺槐食用菌原料林作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掀起造林热潮,目前刺槐林已达80万亩。按每亩刺槐林3年平茬一次可生产食用菌原料500袋计算,每年平茬20万亩即可满足年产1亿袋食用菌的需要。食用菌生产大户高春林说:“如果没有原料林,拿什么生产食用菌?多亏我承包了150亩荒山,建起自己的原料林基地,现在年产2万袋香菇都不愁原料!”

        同时,平泉加大食用菌废料研究,投资千万元的食用菌废料转化生产活性炭项目已经投产,废菌袋回收生产包装箱、包装桶项目初见成效,形成“林木→食用菌→废料→菌糠饲料→养殖→畜禽粪便→沼气池→沼渣、沼液→还田作肥料”的循环经济链,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目前,平泉又谋划投资15亿元,兴建包括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菌类美食一条街、菌类文化一条街、菌类生态园、菌类交易市场等10个子项目的菌文化产业园。园区建成后,可以实现菌文化特色游、菌类生态观光游、食用菌美食特色游等游览功能,预计每年可以创造产值33亿元。平泉县的领导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做大做强做优食用菌产业,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