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汪清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以黑木耳、人参、桑黄三大特色产业为核心,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强品牌、建载体等举措,持续推动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高值化转型,有效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巩固提升黑木耳产业,筑牢增收“主阵地”。持续加大吊袋大棚推广使用力度,今年新建黑木耳吊袋大棚160座,其中吉林省吉冠食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全省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黑木耳示范园区;积极承担全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创新开展优质高产黑木耳、玉木耳、桃红木耳“三耳组合”生产新模式,目前该模式推广规模已超300万袋;同步争取2025年吉林省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支持,建成高产食用菌品种及绿色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3个。预计今年全县黑木耳产量可达2.37万吨,同比增长2%,产业规模与效益稳步提升。
聚力做强人参产业,打造品质“金名片”。围绕人参产业“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产业集约化”目标,成立专项工作专班,配套完善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品牌培育等机制,持续推进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与产业链延伸。目前,华惠生物成功入选国家北方参茸药材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单位;中华参品牌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旗下14个人参品种获得食品生产许可(SC认证),成为全省人参“药食同源”产业发展代表企业;县内已有3家企业的12个人参品类获授权使用“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品牌,累计创建“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11个,产业标准化水平与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发展壮大桑黄产业,培育增长“新引擎”。聚焦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强化产业发展资金保障与政策扶持,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园区化集聚”发展路径,成功打造省级设施园艺规模园区,构建起桑黄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载体,进一步提升产业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县桑黄栽培量已达175万袋,按当前市场行情估算,可实现年产值2356万元,桑黄产业已成为汪清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