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依托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国际门户枢纽优势,众多成都、四川乃至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从成都“走出去”,抢滩国际市场;同时,挪威三文鱼、泰国榴莲等国外优质农产品,也纷纷取道成都走进中国市场。
这些国内外优质农产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又为何选择成都作为主要集散地?四川日报《解开成都农业若干问号》栏目将为你陆续揭秘,敬请关注。
9月9日一大早,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赵家镇的“金叶子菌业”门市已热闹起来:一批羊肚菌刚从湖北采购回来,10多名分拣工有条不紊地分拣着。“去年,我们卖了500吨菌子。”经销商麦耀瑜说。
谁能想到,赵家镇这个常住人口仅2万多人、羊肚菌产量不到全国一成的农业镇,竟“藏”着全国最大的羊肚菌交易集散中心——600多个羊肚菌经销商、6家物流公司长期驻扎,全国90%的羊肚菌产品在此交易集散,去年交易额达80亿元。从这里出发的羊肚菌,不仅走向全国各地,更成为令瑞士、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人民难忘的“中国味道”。
A 种植优势带来销售优势,逐渐发展成“全国最大”
“赵家镇形成全国最大的羊肚菌交易集散中心,历时数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食用菌设施栽培与健康产品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炳成说。
时间回到2012年。时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的甘炳成,带领团队在赵家镇试种羊肚菌,很快便在全国率先实现人工商业化栽培。此后,国内各地羊肚菌经销商蜂拥而至。“他们推着磅秤,到地里抢购。市场供不应求,收购价有时一日数涨。”当地最早开始种植羊肚菌的农户石代勇回忆。
到了2019年,金堂县已发展成为彼时全国最大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辐射全国的羊肚菌交易集散中心也顺势在赵家镇形成,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肚菌交易集散中心。
然而随后的几年,金堂羊肚菌种植规模逐渐减少。2024年,全国羊肚菌种植面积约40万亩,金堂县种植面积为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赵家镇,其种植规模和产量均不到全国的一成。
产量缩减,但交易集散中心的地位却仍在。“品牌、产量、品质,是市场选择的主要权重指数。”省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唐杰认为,这是由于金堂在中国羊肚菌产业发展中所处的龙头地位所决定的。“金堂是中国羊肚菌人工商业化栽培发源地、菌种种源地、人才输出地和产品交易地。特别是在2017年、2018年,金堂羊肚菌分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成为迄今中国羊肚菌产业中唯一获得‘双认证’的产区,品牌标杆影响力大。这些综合优势是目前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B 经销商“舍近求远”,得益于设施的完善和人才的齐聚
就在前几天,“阿宝羊肚菌”又从云南收购了数吨羊肚菌。“某地达到一定收购规模后,我就会组织车辆运回赵家镇。接到客户订单后,再通过航空物流发货。”经销商李玉宝说。
李玉宝是云南丽江人,其收购和销售地均以云南为主。为何不就地买卖?李玉宝解释,收购商收到的羊肚菌产品,均为良莠不齐的“统货”,必须先专业分拣、分层定级并科学储存,收到订单后再销售。
“赵家镇有上千名能熟练掌握羊肚菌分层定级的核心技术工,这是其他羊肚菌产地都不具备的。”金堂县食用菌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张涛说,经过多年培育,当地的全国羊肚菌交易集散市场已相当完善。“不但烤房、冻库、物流等产业软硬件配套齐全,更有通达全国的销售体系。”
李玉宝回忆,此前曾接到一批紧急出口北欧的订单,对方对羊肚菌尺寸大小有特殊要求,“就是在赵家镇,经众多经销商通力协作才最终完成。”
如今,这个羊肚菌交易集散中心还在迭代升级:今年5月,天府菌都交易中心投用,成为西南首个食用菌现代化综合交易平台。其中仓储冻库建筑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多功能展示展销场地8000平方米,新建3条羊肚菌自动化分拣线、即食羊肚菌食品加工厂1座。天府菌都交易中心运管方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将强化羊肚菌品牌推广,加大调味品、保健食品、预制菜等方面的研发和精深加工力度。
C 产业群雄逐鹿,应加快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然而,当地作为全国羊肚菌交易集散中心的“江湖地位”,如今也并非非常稳固。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的《2024—2025年度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四川羊肚菌种植面积达6万亩,约占全国比重14.79%,仍是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最大的地区。但过去“一骑绝尘”的优势不再,紧随其后的河南、湖北两省,羊肚菌种植面积已分别达5万亩、4.8万亩,追赶势头强劲。具体到县市一级,山东聊城市莘县,在冬暖式大棚中种植的羊肚菌,前年平均亩产即达1174公斤,最高单产达到1500公斤。去年,湖北省襄阳市羊肚菌种植面积超3万亩,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羊肚菌产区。
“金堂的种植规模优势一旦丢失,就有可能导致市场话语权降低。”唐杰说,国内一些主产区达到一定规模后,势必会培育自有交易集散市场,加快品牌打造,进而可能导致国内市场分化。
面对挑战,金堂乃至全省羊肚菌产业该如何应对?“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甘炳成认为,应加快科技赋能。他建议,大力推广工厂化、智能化立体栽培,实现一年6至8次的“周年化”出菌,从而大幅提升产量,提高种植利润。“此外,金堂羊肚菌还应加快‘走出去’步伐,争取成为中国羊肚菌出口的‘主开关’。”
唐杰认为,发展羊肚菌产业,应跳出金堂、立足成都、放眼全川。成都市应将金堂羊肚菌作为“天府源”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力争在成都平原适宜区域发展数个万亩规模的种植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