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小栗蘑撑起3亿元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5-10-21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核心提示】:深秋清晨,河北迁西县白庙子镇黑洼村30户栗蘑棚喜获丰收。文章以种植户马小侠为切口,回顾迁西自1970年代试种、1992年驯化成功至今,形成“统一菌种—冷棚栽培—合作社带动—全年出菇—地标品牌—农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5000余亩、年产4000万斤、产值3亿元,202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成为乡村振兴“金花花”。

    深秋清晨,凉意渐浓,迁西县白庙子镇黑洼村的栗蘑种植户马小侠已在种植大棚中忙碌多时。“我家今年弄了30个栗蘑棚,靠着村里合作社的帮助,栗蘑丰收了,收入也提高了。”马小侠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黑洼村与栗蘑的缘分始于2008年,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现在已发展成集菌棒生产、培育、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总面积达150亩。基地创新推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现有大型食用菌合作社3家,带动周边20余户农户自主经营,促进当地百余村民实现就业。

    这样的场景正是迁西栗蘑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早在20世纪70年代,迁西开始探索人工栽培栗蘑,1992年成功培育。如今,迁西统一菌种,定期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加强商标管理,确保栗蘑产品的高品质。

    在栽培方式上,该县主要采用中性钢管冷棚进行栗蘑栽培,生产基地覆盖白庙子镇、三屯营镇、汉儿庄镇等15个乡镇。种植周期显示,栗蘑菌棒通常在每年4月15日前后入棚,5月中下旬开始出菇。

    “经过十几年摸索,我们的栗蘑亩产已经稳定在一万斤左右。”黑洼村村党支部书记付全国介绍。

    为适应市场需求,2023年通过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办公室引进,白庙子镇栗蘑基地开始试种ZJ-23号、ZJ-74号两个栗蘑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具有朵型偏小、耐高温、颜色发黑、生长周期短、返茬快等特点,受到了北京等地商超欢迎。据介绍,新品种35至40天即可采摘一茬,可出4至5茬,采摘周期从每年5月15日持续至10月15日。

    “除了销售鲜栗蘑,我们还将鲜栗蘑加工成栗蘑干,既能保证口感,又能延长保存时间。”黑洼村虹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员付庆成表示,目前栗蘑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及本地超市和批发市场。

    采摘周期结束后,菌棒生产随即启动。每年10月15日至次年2月15日为制菌期,在此期间共制作三批菌棒,每批发菌时间需40天。其原料包括栗木屑、棉花籽皮、麸皮等。“栗木屑主要来自当地栗树修剪的树枝,既环保又能保证品质。”付全国介绍,栗农向加工厂出售栗树枝也成了增收的新途径。

    如今,白庙子镇栗蘑基地年生产菌棒约300万棒,其中60%销往北京昌平、怀柔等地,其余销往罗家屯、汉儿庄、白庙子镇和合作社自用,年收益达300万元。

    放眼整个迁西县,栗蘑栽培面积已达5000多亩,常年产量4000万斤,亩效益约6万元,总产值达3亿元。2024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对迁西栗蘑等13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初步认定的公告》,迁西栗蘑名列榜首。

    栗蘑不仅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农民致富的“金花花”,更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新亮点。迁西县定期举办板栗、栗蘑美食品鉴会等活动,文旅部门持续深化“特产+文旅”融合发展,依托板栗、栗蘑等特色资源,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迁西风味”精品旅游路线,不断丰富“食在迁西”的美食品种系列。

    从黑洼村的小小菌棒,到迁西县的亿元产业,迁西栗蘑正以其独特的产业魅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