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孙少起:一朵蘑菇带领天津企业进新疆


    【发布日期】:2011-07-08  【来源】:亚心网  【作者】:曲媛媛
      

      孙少起,在天津的农业圈,也算是个能折腾的“主”儿。1985年,天津市民出现“吃鱼难”,当年20多岁的他开始涉足水产养殖,很快淘到创业首桶金。
      2002年,他捣鼓着养奶牛,发现牛粪不好处理,索性把牛粪、鱼塘底泥搅合在一起,培育食用菌,现在,他在天津坐拥一个5000多亩的食用菌产业园。
      一个精明的商人,对商机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知道什么时候该走哪一步棋,孙少起亦不例外,2010年7月26日,时年47岁的他,第一次来新疆,首站到和田地区策勒县看了一遭;8月22日,正式与和田地区地政府签约;8月31日,开始建设农业示范园区;11月20日,产出蘑菇。
      2011年7月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少起打算用3-5年的时间,把产业从天津转移到新疆。为此,他已开始在和田地区筹建两个投资上亿元的食用菌示范园。
      这场农业转移的道路,在外人看起来,一切都走的这么顺畅且迅速,可是,只有孙少起本人才知道,事情并不简单。

      产业转移投资更多商机
      商人投资,一来要寻市场空白,二来要看成本洼地。孙少起当然不会错过。
      去年夏天,他到和田策勒县考察时,发现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几乎处于空白。对于他来说,这意味着无限可能和商机。至于成本,孙少起盘算过,在天津,生产食用菌需要的牛粪,每公斤花费0.5元,每年需1.5万-2万吨牛粪,就要为此支付数百万元,而在新疆,秸秆、棉壳、牛粪这些原材料不需花费太多,可节省大笔开支,加之劳动力因素,让他愈发看好新疆市场,产业转移新疆的决心也更坚定。
      可是,上了道才发现,转移新疆,并非一马平川。对于农业投资者来说,不能忽略“靠天吃饭”的常理,到新疆投资农业,更是如此。
      新疆昼夜温差大,在和田,夜晚20摄氏度,到了白天气温会超过30摄氏度,且风沙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并不多,食用菌不喜欢高温,几天晒下来,就吃不消了,食用菌更不喜欢口渴,如果水份供应不上,会马上枯萎。
      去年在和田建好大棚没几天,孙少起就目睹了老天的“脸色”,看着被高温烤蔫的香菇,打心眼里心疼,“当时,我能做的,只能是马上增加投资。”孙少起说,产业转移初期,他的成本投入上千万元。
      据孙少起介绍,给食用菌种植大棚加遮阳网,一个就得1万多,按500个大棚计算,仅此一项就增加500多万元的开支,为让食用菌喝上水,还投资几百万元添置了一批水泵、水质过滤设备
      孙少起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投入还不止这些,比如用汽车从天津运一批设备到新疆,得一周时间,其中产生的成本不容小窥;比如新疆气候因素,并不是每种食用菌都适合种植,他还要提前在天津培育适合新疆种植的食用菌,研发成本也要计算在内。
      层层成本的累加,在孙少起看来,将产业转移到新疆,得先装满钱袋子来。因为,有一种转移,叫做“舍不得投资套不到产业”。

      
      培训人员打开市场大门
      作为产业转移,大量的投资够当下生存所用,但不足以左右将来的前景。孙少起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能左右未来的是什么?葛优说过,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农业产业转移过程中,缺的也是人才。
      孙少起认为,在新疆种植的食用菌是没有污染的,所以称得上是绿色食品,如果在此基础上,提升品质,就能卖个好价钱。为此,他常年都和厦门大学、天津农科院、中国农大保持联系,以了解最新的农业知识。可是,如何将产业知识,转换成农业效益,需要桥梁。
      显然,人员培训就是这样一个桥梁。目前,孙少起在和田地区有两个示范园,一个是农业示范园区、一个是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两个园区工作人员近500人,其中种植人员400多人。这些人员的培训如何进行?在眼下正是用人之时,遗憾的是,在新疆没有找到合适的培训渠道。
      为解决这一问题,孙少起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一便派种植人员到天津学习种植技术和相关知识,从天津带来60多个技术人员,对当地种植随时进行培训。
      孙少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人培训支出为3000元-5000元算,400多个种植人员至少会产生上百万的投资,对于一般的农业企业来说,并非小数目。
      这也让他意识到,和自己一样实施农业转移的企业,同样面临着人员培训问题。孙少起告诉记者,他打算今年在和田地区投资800多万元,建一个农业培训基地,涉及食用菌、林果业多方面培训。这样即可为自己的企业随时输入人员,又能从培训市场分得一杯羹。
      之所以在培训上大费周折,孙少起有着自己的想法,表面上看,种植人员的学问和食用菌市场收益关系不大,但实际上,种植人员的知识水平,会影响到对食用菌的了解,从而导致食用菌的品质和市场价格。也就是说,要想完成产业转移,人员技术培训不可少。
      一旦人员培训这个“果子”成熟落地,就可以转化成一把“金钥匙”,用来打开未来市场的大门。
      这些天,在策勒县农业大棚里转悠的孙少起,天天都在想如何动用这把“钥匙”,他琢磨着,经过培训后的种植人员,自然能运用更多技术,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将来,将食用菌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也就不是遥远的事情了。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