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宁德菇农: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菇


    【发布日期】:2011-10-08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江方方
    菇农在自家蘑菇棚里
    菇农在自家蘑菇棚里

      
      翻料、浇水、搭建蘑菇棚架……10月6日,国庆长假还没结束,宁德蕉城区八都镇的菇农黄邦旺早已经忙个不停了。“再等个把月,就可以再大收成一次了。自从今年夏季大收成了一次,菇农们干活都更有劲了。”黄邦旺乐滋滋地说。
      在八都镇,放眼看去,一排排白色钢板建成的“蘑菇房”鳞次栉比,厂棚内外尽是菇农忙碌的身影。这里不少的菇农都是去年辞了城里的工作,回家种菇的。“如今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菇。”八都镇的菇农们都这么说。

      引进新设施蘑菇夏季也大丰收
      10月里,八都镇里有些“出手更快”的菇农已经快要收成了。偌大的菇棚里,每张菇床到处可见雪白的蘑菇,犹如一个个小酒盅倒扣在床上,均匀排列,错落有致。菇体看起来透白,菇肉肥厚。
      “八都蘑菇产业能够东山再起,"无硬化彩钢保温板控温出菇房"的新型设施功不可没。”八都镇金嘉园蘑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邦贵说。八都镇本就是个产菇的风水宝地,这里的人一直靠着种菇为生。“但菇农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差,加上大量劳力外流,恶性循环下,蘑菇产业一度下滑。”黄邦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栽培蘑菇,见证了这段种菇历史。
      去年,合作社在区食用菌站高级工程师王景光的技术指导下,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工厂化栽培技术,首创建设了8座“无硬化彩钢保温板控温出菇房”,将工业技术渗透到农业生产,一年可栽培三季,而且投入一次可连续使用5至10年。从投产情况看,工厂化栽培比草棚栽培产量提高50%~60%,质量提升两个等级。它在今年夏季试产成功,扭转了长期依赖草棚生产的停滞局面。
      黄邦贵说,蘑菇生长适应的温度在17℃~18℃,夏天太热,冬天太冷,而传统的草棚也没有保温功能。“有了这个新设施后,菇房的温度可以调节,夏季自然能获得大丰收了。”

      形成龙头企业社员年纯收入近万
      今年夏季的丰收令不少菇农越来越有信心,消息传开来,不少在城里打工的人也纷纷回家准备开始种菇。如今,不少菇农开始加入到八都镇金嘉园蘑菇专业合作社请教种菇知识。算算这经济效益,菇农们都说,如今外出打工不如在家种菇。
      黄邦贵告诉记者,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103人,已形成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社员年均纯收入达近万元,比非社员菇农增收40.8%。合作社产品远销上海、浙江、深圳、香港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实现农超对接,为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八都镇正建成80个2500平方尺的工厂化菇房,目前14个棚已产生效益,其他将在年底产出,届时,全镇工厂化栽培面积全年将达60万平方尺,产值达900万元。此举带动了赤溪、洋中等周边乡镇建设50座菇房。
      为推动食用菌传统产业发展,八都镇计划新建“无硬化彩钢保温板控温出菇房”300座,年栽培面积225万平方尺,年生产三季,形成蕉城区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示范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点项目。同时,蕉城区将出台优惠政策,对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示范园内的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给予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发展,并协调金融机构提供扶持信贷资金。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